北京大学“十八大”代表面对面系列活动首场——“关注留守儿童,你我共同努力”在校举行
11月14日晚,由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和共青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委员会举办的北京大学“十八大”代表面对面系列活动首场——“关注留守儿童,你我共同努力”在北大新生物楼邓祐才报告厅举行。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田金珍,北京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卢晖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陶文琪,北京大学后勤集团职工代表刘建平及北京大学研究生会成员出席了本次活动。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beida/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力度。在十八大召开期间,这一问题由于湖南省十八大代表田金珍的提出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报告会就“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问题展开,讨论其原因、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电影短片《千里寻母记》拉开了本次报告会的序幕。从一个普通农妇到十八大代表,田金珍女士在演讲中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亲眼目睹的留守儿童的悲惨经历、自编自导电影《千里寻母记》的艰辛历程以及帮助留守儿童所作的努力。她满怀深情地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国的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关注和关爱。
卢晖临在讲话中表达了对田金珍女士的敬佩之情,肯定了其对留守儿童的援助。他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理性的深入分析,提出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上是农民工的问题,而这实质上是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其背后是中国发展模式的问题。卢晖临呼吁大家通过不同的途径,让“不可见的人”可见,让这一群体为世人所见。
后勤员工代表刘健平以亲身经历叙述了农民工的辛酸,尤其是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乡的无奈,倾吐出了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工的心声,引起了现场的强烈共鸣,同时印证了卢晖临老师所提到的“回不去的农村”的观点。当城乡差距这一巨大的驱动力将一批批的农民工推向城市,处在城市边缘的他们该何去何从,留给在场听众无限深思。
校研究生会宣传部长、2011级硕士廖倩文作为学生代表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她呼吁大家,尽已所能,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用自己的行动,给他们带去温暖,哪怕是一丝微光。
北京大学举办与十八大代表面对面活动,响应了十八大的精神,承担起高校的社会责任。希望社会能够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党和政府能够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走一条让农民工也感到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