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举办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研讨会
11月15日,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研讨会以“提高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学生资助处处长周春树,北京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思堂,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陈萍等出席会议并讲话。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周陈文琬等34所高校学生资助机构负责人参会研讨。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主持研讨会。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beida/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研讨会在此时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会领导和同志围绕“提高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交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达成多项共识、取得丰硕成果。
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推动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颁布实施新资助政策,重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健全专业机构,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马建斌作主题报告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指出,要深刻体会党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百倍珍惜国家完善学生资助的辉煌成绩,牢固坚定我们扶助学生成才的信心决心,清醒地认识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狠抓专业化机构和队伍建设,牢牢抓住工作基础和关键,完善机制、改革创新,继续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型跨越,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叶静漪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成绩单,回顾和总结了包括学生资助在内的很多宝贵经验;是宣言书,确定了学生资助领域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战略;是动员令,在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理论上有厚度,实践上有力度,对于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春树讲话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资助处周春树处长强调,提高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在专门化的机构建设方面下功夫,在专业化的队伍建设方面抓落实,在科学化的机制建设方面上水平,在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方面出实效。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领导,北京市、福建省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以及北京大学等部属高校和黑龙江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南华大学等中西部地区的省属高校学生资助机构负责人齐聚北京大学,搭建合作平台,共同交流学生资助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统筹联络更多资助资源,共同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研讨会现场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十八个部门联动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为主题,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视频连线以“学生资助绩效考核”为主题,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以“依托机构提高资助水平,个性资助培养有用之才”为主题,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以“双线资助”为主题分别发言。全体参会人员围绕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2013年夏,北京大学与贵州大学已率先探索合作,共同举办了“燕黔学子交流周”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互访交流、共同成才,取得丰硕成果。
研讨会特别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周陈文琬女士发表主题演讲,并与33家内地高校学生资助机构负责人交流。这是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学生资助机构的首次集中交流互动。
周陈文琬作主题报告
周陈文琬女士结合香港地区扶助低收入家庭学生成才的研究和实践,重点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资助事务。她认为,综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资助事务,都是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而且政府主导、专门机构、专业队伍、完备机制、经费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研讨会一致认为,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促进教育公平的论述,是党中央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教育的使命与追求,也为下一步完善学生资助、落实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要从统一思想认识、狠抓机构建设、加强队伍培养、开展理论研究、推进机制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资助内涵等方面,切实提高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研讨会达成共识,要在机构建设、人员交流、课题研究、受助学生共同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加强学生资助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表示,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大学将与地方政府、兄弟院校一道,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深入开展实践探索,特别是加强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以合理的成本投入,确保资助资金高效、安全、及时地发放到位,从根本上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研讨会上,高校学生资助机构代表——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正式发布了《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06-2011年)》。六年来,北大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特点突出。(1)专业化机构从“无”到“有”,从“率先起步”到“走在前列”。(2)资助理念实现了从“资金资助型”向“全方位帮助型”跨越转型。(3)资助工作体制不断健全,形成人人关心资助的生动局面。(4)资助管理模式从“面向院系开展资助工作”转向“直接面向学生服务”。
合影
六年来,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成绩显著。(1)建立健全了经济资助、精神培育和能力锻炼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在2007-2011年连续五年对北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普查中,学生对中心工作的满意度始终高于98%。(3)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不断增长。从2006年到2011年,北京大学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5万人次,累计资助总金额1.38亿元。(4)国家财政资金成为北大各类资助资金的主体来源。(5)绿色成长方案效果显著。始终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激励、个性服务、因材施教三方面的人文关怀,涌现了一大批自立自强、品学兼优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