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我校召开
2013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余名校友理事重回燕园,共同商谈北京大学校友工作、校友会章程及各级校友组织的发展等校友工作事务。北京大学校长、校友会会长周其凤,常务副校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吴志攀,常务副校长、校友会副会长柯杨,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丽梅,校长助理、校友会副秘书长邓娅,校友会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宇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beida/校友会秘书长李宇宁首先在大会上作了“北京大学校友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校友会目前已经成为校友信息收集和服务的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完善校友联系网络,通过校友信息管理系统、校友网及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为校友服务;校友会还是校友联络和活动的中枢,定期举办新年芭蕾音乐会、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校友论坛、校友恳谈会等多种品牌活动,在校友与学校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纽带;同时,校友会还是各级校友组织管理和服务的社团组织,目前北京大学共有53个国内地方校友会,31个海外校友会,22个院(系)级校友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校友会将会继续加强规范管理、资源共享,为各级校友会组织的良好运营和健全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在汇报校友会2013年工作计划时,李宇宁对2013年校友会的发展有了新的展望,对四类重点工作内容:校友网的改版、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创建《北大人》读者会及一系列校友会重要活动作了着重介绍,同时希望通过多平台、多层面、多角度为校友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也期待校友们更加关注、支持校友会及母校的发展。
周其凤在大会上致辞。他首先肯定了这一年校友会的工作成绩,联络校友更加广泛,也更加紧密,母校与校友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背景的校友服务更加深入,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校友的向心力和母校的影响力,校友会的工作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与校友会秘书处、校友会理事和院系地方校友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之后,周校长对今后的校友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拓宽渠道、丰富手段,进一步提高校友信息的覆盖面和准确性;积极筹划、广泛发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母校的能力;行先试、开拓创新,探索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模式。最后,他强调了校友服务的三项根本宗旨“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要让校友服务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广泛凝聚海内外校友的群体力量,共同服务北大,积极投身于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当中,用我们特有的“北大力量”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大会审议了《北京大学地方校友会工作意见》和《北京大学院系校友工作管理办法》两份校友会工作文件,这两份文件的出台也为校友会和各级校友会的规范组织与良好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与办法。校友会副会长、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高超也在大会上作了《北京大学校友基金管理办法》文件的说明及目前基金使用情况的介绍。
15日下午,大会进行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结合各级校友组织的发展实际,对《北京大学校友会章程》、《北京大学地方校友会工作意见》和《北京大学院系校友工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围绕如何提升三服务水平,规范各级校友组织活动,凝聚校友力量,倡导校友回馈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在闭幕式上,吴志攀副校长在发言中指出,近些年,北京大学校友会不断探索创新,在强化基础工作,夯实交流平台,拓宽联络范围,组织校友活动,深化校友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这些成绩的背后也凝聚着各界校友对母校的关心和支持。今后,校友工作还要着眼全球,健全校友组织,建设立体化、多层级的校友组织网络;要不断丰富手段,提升联络校友的能力;要拓宽渠道,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还要凝聚力量,发挥校友会的支撑作用,实现校友、母校、社会之间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