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奖”获得者风采系列报道之一:宋振清:尽心尽力 大爱无私
从即日起,本网将连续刊载9位李大钊奖的通讯文章,号召全校师生以他们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为把北京大学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尽心尽力 大爱无私
——记2011年北京大学李大钊奖获得者宋振清
教师是她最初的梦想,30余年党务工作的磨砺,使她的梦想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温润如玉。
爱是她的信仰,10年学院党委书记的时光,她行走在热爱的岗位上,将真情与温暖的光洒在自己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漫漫长路,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学院的发展,用责任和热诚扩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事业的高度。
她就是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宋振清,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她的生活用大爱写就,她的工作用对党的忠诚描绘。
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
“2001年,我们学院正式挂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是由原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的固体地球物理专业与空间物理专业、遥感所和城市与环境学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组成。学院整合的单位多,成立的时间短,工作头绪多,十分繁重。在刚接手工作之初,宋振清就遇到不少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刚合并的几个系教师职称评定名额分配的问题。“当时几个系刚刚合并,还处在融合阶段”,据她介绍,若是采用一般的分配方法,几个系的具体情况不同,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所以,在以全院利益为出发点的基础上,经过协商,各系的名额仍旧按照未合并之前的名额分配评定。”她积极配合院长、院办公会统筹协调,最终达成了统一,自此各系之间的融合愈发和谐顺畅。
学院党委工作任务重,从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职工党员的发展、宣传工作的拓展、安全保密工作的落实,到对离退休教职工的关怀、生病教职工的探视、学生心理工作的注重等等,每一项工作安排中都有着许多具体而细小的任务环节。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面对众多亟待处理的事务,宋振清以她特有的温柔和细腻,撑起了地空学院的一片蓝天。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工作中,学院党委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于这项工作一方面不能重形式轻内容,但同时如果只有内容不注意形式,同样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院党委开展了一系列既重形式更重内容、内容与形式并重的活动。近年来,以“奥运会”、“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健康运动,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系列活动及趣味运动会在学院成功举行,多个组织奖,建党90周年征文一等奖……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宋振清的办公室里灯火长明,办公桌上6支碳素笔摆在一起,它们的痕迹留在了一项项工作方案、一篇篇文稿的起草过程中,也是诸多成就与荣誉的见证。
她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同志。她始终坚持以“努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日常工作为基础,以支部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大家为宗旨”为指导思想,以“团结协作,把握大局,凝聚人心,求真务实、加强融合”为工作原则,以“建立一个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党政领导集体”为奋斗目标,带领全院师生不断思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如何创建一流学科”等问题,全面推进学院党政、教学、科研、工会、学生工作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她把家的氛围带到工作环境中,决心推进“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的建设,创建友爱温暖的“精神家园”。“很多院系都觉得我们工作开展得既快又好,内容也丰富多采”,秘密就在于一个家庭般的领导集体。在工作中,同事之间不再仅局限于同事关系,“有了和谐、温暖的氛围,大家做起事来又都很负责任”,这样事半功倍,其必然的结果便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别的老师经常晚上10点多还能在办公室见到我,就问我‘您这么晚还不下班,不累啊?’” 宋振清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是有目共睹的,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爱着这份工作,又怎么会觉得累呢?”
协调工作 思想引领
作为学院党委负责人,宋振清十分注重党务工作、学生工作和行政工作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以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例,宋振清和院学工办、团委等,积极响应学校组织部、学工部、团委的号召,改变了过去党、团支部各自组织活动的做法,采用了“党建带团建”的方式进行学生工作的创新,有效实现了资源的组合以及合理配置。“将组织权赋予学生,而党委只是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她自信而自豪地叙说着,以这种方式,19个共建支部获得学校奖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她的带领下,党委与行政班子一起抓大事,把握学院发展方向,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对学校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仔细布置、认真落实、及时检查,抓好工作的每个环节,落实好工作的每个步骤。为促进学院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领导、检查、监督和保证的作用。当党务活动与行政活动发生冲突时,“我们会一起协商解决”,因为二者目标一致,都是“紧密围绕并服务学院中心工作”。
在她的带领下,地空学院从最初的“大改装”,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转,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条不紊,使得学院的工作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相关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如《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参加校级教学演示竞赛的决定》,就是为调动青年教师参加学校“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演示竞赛”而制定,学院多次获组织奖。这对于加强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起到了十分良好的作用。
党委最重要的角色仍是政治思想上的掌舵手。基于此,以宋振清为首的党委领导班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有一次我们请来了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他的侄女,还有一位将军的儿子”,从这些离“革命”这个概念更近的人们口中,“大家听到了很多,非常受感动。”所组织的活动中,既有赴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学习参观,“聆听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的座谈会,“追寻老一辈领导人的革命足迹”的报告会等理论学习探讨,又有开展“学习党史、坚定信念、创先争优”的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参加学校组织的报告会等,参与者无不从中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作为党委书记,宋振清更注重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学院年轻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学归国人员,其中有部分学者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多,对党的政策、事业理解不深。宋振清在了解情况之后,主动约他们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以自己对党的事业的理解,耐心热情地对他们进行开导。她的热忱和激情感动了大家,海外归国的青年教师受到教育和鼓舞,不仅消除了思想上的顾虑,许多人还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多年从事党务工作,宋振清有着自己的体会。爱之于她,有着不一样的鲜活定义。“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一个不一样的时代,对集体、对党有着一种特别的热情和热爱。”这种感情反映在工作中就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最朴素的追求。而爱的背后,则是“我作为‘北大人’的荣誉感,而且作为一个党员,我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在这个时代的召唤中,完成好自己的使命。”
在逸夫二楼里,宋振清总是十分忙碌。事繁繁,路漫漫,是宋振清对党和学院的责任心让这路更开阔,让这些事更有意义。请看她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着她每天的工作,还用红黑蓝三种颜色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标注,每完成一件事,她都会在上面打上一个钩,每一个钩都是一幅事情圆满完成的美丽图画。
“最开始我想当一名教师”
宋振清坦言,自己最初的梦想只是当一名教师;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自己逐渐身兼两职,最后却是成了专职的党务工作者。不过她用“既来之,则安之”继续着她的梦想,在做好党务工作的同时关心着学生,用一颗教师的博爱之心,不停地播撒着人世间的大爱。
曾经一段时间,每周五下午,经过宋振清办公室的同学,都会注意到她不会像往常那样在办公室忙碌地处理学院事务,而是坐在沙发上和一个学生谈心。那是一位因为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新生。宋振清在他最迷茫绝望的时候,和其他负责老师找到这位同学,对他进行劝解和开导,使他的人生从阴沉的低谷走向温暖灿烂。
宋振清始终坚信,学生事无小事,而育人的大事就浸润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完成在热忱和细致的潜移默化中。
这次事件之后,学院里的同事和同学对宋振清更增加了一份崇敬。看着她和学生倾心畅谈的身影,许多老师感慨,“一位党委书记能在第一线解决学生问题,而且一帮到底,怎能不让人敬佩呢?”她用她的真诚,影响和打动着与她接触的每一位同志。
教师的梦想给予她的并不是一个身份,而是在这个名词背后无限的延展。她的爱不仅仅为学生而停留,也为周围而绽放。
每年,宋振清都会亲自前往家庭困难或是身体不好的离退休教工家中探望。只要她听到有哪位老师生病了,一定带上工会干部一起去看望,使这些生病的老师及时得到组织的关怀。对个别有情绪的退休员工,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开导,并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中,她总是跟在离退休教职工的身边,自己哪怕不游玩,也确保离退休教职工的安全。她发自内心的关怀感动了所有的离退休教工,连他们的家属都连连称赞。
学院的一位年轻教师,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一起出差时,宋振清不辞劳苦深夜赶到医院看望他的事。当时这位青年教师病倒住院,病情紧急,非常沮丧低沉,是宋振清一直在病榻旁鼓励、安慰,直到病情缓解。
她最真诚的爱与关怀,如同最清淡纯洁的白水,在日常的点滴里,凝聚生命的珍贵。
宋振清的办公桌右边,一束没有扔掉的学生送她的康乃馨早已干枯,周围一摞摞成堆的材料占满了整个办公桌,只在她椅子前空出一处容她书写。
在宋振清的带领下,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曾多次获得“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保卫工作先进集体”、“保密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她也多次作为先进党务工作集体代表在学校交流会上发言。如今,获得了各种各样荣誉的宋振清,依旧兢兢业业地在自己的党务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着,用无私的爱、用一片真诚和忘我的投入,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心血,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上一篇:北京大学开始准备期末考试工作
下一篇:毕业季,与环保同行——北京大学旧书传递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