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开展基层调研活动
为了深入了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鲜经验和有益借鉴,日前,光明日报社与我校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组成以院长范周为组长的联合调查组,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精品工程”、“文化走出去”等5个专题,深入到安徽、山东、江苏、广东、北京等5个典型省市进行了集中调研。调研组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和村庄,在基层人员和群众之间采访上百人,掌握了大量数据信息和可靠资料,最终形成了五篇调研报告,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各个层面的问题。
其中,反映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真改革、真发展、真受益》、反映山东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的‘忧与乐’》、反映江苏省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重科技、抓创意、塑品牌》分别于8月30日、9月6日、9月13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第十五版“光明调查”专栏。另两篇反映广东省“文化精品工程”和北京市“文化走出去”的调研报告将于10月中下旬陆续刊发。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研究院还在上述调研地区建立了科研实习基地,与一些省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实践平台、人才培养、孵化器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等合作内容。在以往研究院十余位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基础上,本学期又将有6位年轻教师前往上述各省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通过挂职、研究,形成了理论刊物实践基地、年轻教师试验田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发展目标。更为可喜的是,在研究院老师的带领下,2010级学生全部参与到全国的实践调研工作中,其中杭州市调研组和大连市调研组全体师生更受到了当地党政机关和企业的高度评价。
早在今年年初,针对已有的在研课题,以齐勇锋教授、张春河教授、谢伦灿教授、齐骥老师为组长的调研组就分别对河北蔚县、丰宁、清河以及北京房山区、丰台区展开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环首都经济圈和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赵书波博士、李翔博士带领的两个团队也深入到山东省烟台市和安徽省铜陵市,分别对海洋文化和铜文化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了有益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报告,填补了这些领域的研究空白,并与当地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