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2011年11月17日下午,由本届齐越节组委会举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我校新知楼举行。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方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顾威、著名演员王刚以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志宏等四位业界艺术大师,就中华文化诵读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诵读艺术创作中的问题,与各校参赛代表进行交流与探讨。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党总支书记述成出席研讨会。大会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崔玺主持。
鲁景超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了经典诵读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她说,探讨有声语言艺术特别是经典诵读及其推广传播的价值和意义是召开本次研讨会的初衷。如何改变国人朗诵的现状?如何挖掘经典诵读这一无穷文化宝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随后,各高校代表及业界专家围绕诵读文化如何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济大学的饶丹云等教师代表分别对中华诵读文化问题的研究各抒己见。他们介绍了“唱,吟,诵,念”的中国传统诵读方式,阐述了诵读文化对提高语言素养的作用,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并提出了对诵读文化现状的深刻思考。
就“如何诵读经典并借此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几位大师谈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阐述了朗诵要“动真格”、“感觉到”、“出意思”等艺术创作的真谛,同时鼓励即将参加齐越朗诵艺术节决赛的参赛选手要保持“不争名次,只争艺术”的良好心态,要将中华民族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加以体现,在诵读经典中感悟艺术,感悟文化,感悟人生。艺术家们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就观众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为让在场观众充分感受朗诵艺术的魅力,王刚、任志宏和方明分别在现场表演了各自的拿手作品,其中方明老师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赢得了全场持久不断的掌声。
本次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旨在加强齐越朗诵艺术节的学术气氛,让参加比赛的选手在竞技较量的同时,能够在朗诵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巧上有所收获。暨南大学的带队教师林小榆表示,研讨会给她的感触很深,比赛成绩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来京参赛,领略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感悟到有声语言艺术的魅力,这对回校后指导学生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很有益处。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选手葛浩则表示,本次研讨会使他受益匪浅,收获了许多在参赛作品创作上的灵感和启发,从而有助于他进一步完善参赛作品。
上一篇: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副校长会见德国广播电视培训专家巴巴拉女士
下一篇:苏志武校长率领我校代表团一行七人首次出访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