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李培元书记、苏志武校长率团考察学习产业园区建设
12月7日至9日,党委书记李培元、校长苏志武率领考察团赴南京、上海、珠海,学习考察文化产业园区和国际合作办学。副校长高福安、廖祥忠,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姜纳新、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培训学院院长张洪生参加考察。此次考察,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考察学习国内优秀产业园区和国际学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理清思路,推动学校产业发展,加快中国传媒大学青岛传媒文化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
在南京,考察团一行实地调研了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分为科技创意研发、科技创意博览、工艺美术创作、时尚生活休闲、酒店商务5个功能区,致力于建造成国内知名的融科技、文化、旅游、商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意产业中心。随后考察团参观了南京垠坤创意中央科技文化园。创意中央科技文化园区产业定位为科技研发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倡导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体验经济,以及以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园区规划了“科技研发区”、“文化创意区”与“时尚休闲区”三大功能区域。公司负责人向考察团一行详细介绍了园区建设改造、招商引资、平台打造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考察团一行在南京受到了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宁,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陈炜等的热情欢迎。
在上海,考察团一行先后到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杨浦区城市规划展示馆、同济科技园以及园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柔性设计馆等进行调研,分别听取同济大学和杨浦区政府介绍相关情况并进行座谈交流。同济大学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情况以及建筑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重点介绍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历史与现状、建设理念与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发展构想。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由同济大学与上海杨浦区政府共同打造。同济大学周边2.6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聚集了1300多家以研发设计为主的知识创新性企业,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创新性产业集群,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走出了一条依托知识、人才、创造力和城市空间等内生要素实现区域创新的发展道路。
李培元书记、苏志武校长对同济大学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赞赏。他们表示,同济大学作为国内颇具规模和实力的著名学府,在办学和人才培养等很多方面,都值得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环同济知识圈的体制与机制创新程度、政府和大学关系的密切程度超出了考察团的想象。“大学引领、创新支撑、市场驱动、政府引导、校区联动的机制创新”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为中国传媒大学提供了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思路。十七届六中全会为高校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传媒大学将把握时代机遇,认真学习和借鉴同济大学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学校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常务副校长陈小龙,副校长吴志强,校长助理、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丁洁民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考察团在听取杨浦区副区长唐海东关于杨浦区的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分布以及杨浦科技园建设、发展情况的介绍,观看“杨浦区城市规划虚拟现实”展示片后,李培元书记、苏志武校长表示,杨浦科技园的发展理念、思路和做法,尤其是区校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传媒大学将认真研究和学习杨浦区政府的经验和做法,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推动我校的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在珠海,考察团访问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作为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自2005年于珠海成功创办之后,UIC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融合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创新国际教育,现已迅速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的国际化独立大学。 UIC的合作办学模式以及国际化办学经验对于中国传媒大学青岛国际学院的建立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考察团参观了UIC的教学区、办公区、师生活动中心、学生文化小镇及学习资源中心。随后考察团与UIC校领导进行了座谈,深入交流了UIC在国际化教育、全英文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UIC校长吴清辉,副校长徐是雄、张聪,校长助理李宁宁等参加座谈。
上一篇:吕志胜副校长会见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副校长贝克一行
下一篇: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广协会2010年度学术理论研究项目结项评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