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埠坚尼路上经营一间小礼品店的林先生7月23日说,现在纽约唐人街的华裔新移民愈来愈多,满街都可以听到广东话、福州话、温州话或上海话,有人说,不谙英文在华埠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但他不同意这种说法。林先生说,目前美国经济不好,美元贬值,吸引大量的欧洲客涌进美国观光和购物,给华埠礼品业带来不小的商机,“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这些人的钱包,”林先生说。
林先生表示,在华埠经营礼品店的还有印度等其它族裔的小商家,他们的英文口语表达普遍比新移民的华裔商家好,在游客如织的人潮中,他们用流利英语招揽生意,尤其吸引欧洲游客的目光。相比之下,华裔小商贩只会讲“One Dollar、Five Dollars”就肯定吃亏。往往在同一条街上卖同一种礼品,印度人就是要比华人卖得好。林先生说,他的女儿现在皇后区贝赛高中读书,常利用周末到店里来帮忙。由于她的英文好,常常是顾客进了门就不会空手出去。
林先生说,现在他每天打烊回家后坚持学习两个小时的英文,主要是学习常用的口语,例如礼貌招呼客人或介绍礼品的简单语言,“念不好就放下架子请教女儿”。
来自温州的林先生有一位年过六旬的母亲,林先生外出进货时,她经常到店内帮忙照看生意,林先生笑称最近已经请母亲“下岗”了,因为她既不懂英文,也不会讲普通话,因此无法与顾客良好沟通,有时“送上门来的一笔生意都给她做跑掉了”。
同样在华埠经营礼品店的蔡先生说,有时候看见外国顾客走进他的店门,还未站稳就给隔壁店里说英文的小姑娘招呼过去了,眼睁睁的看着财神跑掉,他心里当然不爽,然而学英文对他这个年纪的人实在不容易,怎能竞争得过口齿伶俐的年轻人。蔡先生说他最近和老婆商量,将店里的生意交给儿子和他的女朋友经营,他自己逐“退下来”,平时只是协助送货取货而已。蔡先生说,他的儿子移民美国不久,就读于皇后区新城高中,虽然英文基础不好但是很用功,并乐于利用暑假接手礼品店。儿子表示要用心学好英文,先从小生意做起,将来做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