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海外精彩 > 人在他乡

初到美国记事:我在美国买的第一辆汽车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我是个缺乏超前想象力的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我在国内考英语、填表格,按部就班忙出国。常听同道谈及先一步出国者反馈回来的新鲜事,其中的一大话题就是在国外买车。尽管说的是买二手车,说者依然眉飞色舞,声情并茂,我的反应却是相当淡漠。其时我连国门还没挨近,出国后的事仍太过遥远,而且说的是别人买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到了美国休斯敦,头一年没有钱买车,跟朋友借了一辆自行车到中餐馆打工。骑车二十分钟就到打工的餐馆,还算方便。一路上若有人行道则在人行道上骑,没有人行道就直接骑在马路上。遇到红灯也不必死等换绿灯,拣个没车的空档穿过即可。

  显然,自行车在美国具有行人和车辆的两重性,可以称作“两栖”交通工具。凡事皆有利弊,在美国骑车也有在上海遇不到的麻烦。头一件是狗,第二个麻烦是碰到下雨天。运气不好的时候,两件麻烦事会一起临头。

  打工攒下一点钱,渐渐燃起买车的欲望。中国学生的风气是只买日本车。不管新车旧车,首选丰田本田。那时候一辆车大约能开十万英里。我的一个中国同学刚刚花一千八美元买了一辆开了十万多英里的本田小车,牌子我忘了。我觉得不值,他却振振有词:“日本车能开二十万英里,不亏。”这在当时是个无法证明的命题,我不好争辩,只好恭维一句:“前车主八千多美元买来,六千多开掉十万英里。你一千八也开十万英里,你赚了。”

  唯一的异数是京。京花了两千六百美元买下一辆开了四年多的蓝色艾斯考特(ESCORT)。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轻便省油小车大举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也推出各自的经济型小车来应付挑战。福特公司的艾斯考特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款,曾进入销售榜的前十名。美国人一向以开大车自诩,现在的统计数字显示,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开始热衷于小型车了。

  京的艾斯考特是手动档,两车门,或者说三车门──可以从掀开的背盖钻进车内,带空调,最主要的是车只开了三万英里。就这一点我觉得值过一千八百块且开过十万英里的日本车,所以我把艾斯考特也列入可选择的车种之一。

  一个周末,京开车带我去看我在报纸广告上标示的几辆车。头两辆都不满意,下一辆是艾斯考特,但地点比较远。我们开到一个偏僻的小镇,往下的路就不好找了。

  我在小镇的一家店里打电话,一个妇人接的电话。她问了我所在的店,让我等在原地,说她马上把车开过来。一会儿工夫,一辆白色的艾斯考特驶到店门前,一个少妇从车里出来,我们迎上去。少妇跟我们打过招呼,把钥匙交给我,转身又从车里抱出一个婴儿座,里面睡着一个不到周岁的婴儿。然后少妇说我们可以把车开走,她就在店里等我们。

  我仔细察看了车的外貌:车有六成新,手动档,里程表显示刚过三万,但是没有空调。我们坐进车,车内收拾得很干净。这辆车的要价是两千块,我当下感觉到八成是买这辆车了。[FS:PAGE]

  京开车上路。在一阵高速行驶之后,京对我说:“这车比我那车还好开啊。”这话脱不了想早点摆脱带我买车这一差使的嫌疑,但我听了还是觉得心里舒坦。我们开了一大圈才回到小店,少妇已经不在了。一个小伙子迎上来说他妻子要照顾贝贝,打电话让他来等,自己带着贝贝回去了。

  小伙子问我们对车的感觉,我说很好,然后问他出价多少。没想到他回答说这车是他妻子的,价钱要跟他妻子谈。于是,他开车在前,京和我尾随他向镇外开去。车子拐了几个弯,来到一户人家。要是我们自己来还真不好找。

  我们没有进屋,谈话是在院子里进行的。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用杂俱。我问少妇为什么要卖车,她回答说她丈夫失业了,他们需要现金。她又指着院子说,他们很快要搬走,这都是他们的家具,正降价求售。我听了心里一愣,原先准备杀价的念头缩了回去,于是对少妇说,你在广告上开价两千,我就出这个价。没想到少妇回答说她在广告上的开价是两千两。

  乍听之下,我还真以为是自己记错价了。幸好我还带着报纸的广告页,赶紧拿出来查对。广告页上清清楚楚地印着两千元。我把报纸拿给少妇看。少妇居然面不改色,对我说报纸登错了。我当下默然,心里盘算该不该把谈话继续下去。我的沉默显然起了作用,少妇打破沉默说,既然报纸这样登了,就按这个价钱成交吧。我便交了定金,跟她说好因为我不会开车,必须明天再请一个朋友开车送我们来取车。

  回去的路上我和京谈论最后成交一事。我们一致认为两个因素导致少妇的最后让步。第一个因素是艾斯考特毕竟不如日本车热门,愿意买它的人本来就少。第二个因素是少妇的住家太远,没多少人愿意从休斯敦跑这么远来看车。若不是这两个因素,我今天肯定不可能只花两千块就把这辆车搞定。

  我算学到市场经济的一个窍门:任何情形下都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只要有人愿出高价,先前的开价是不足为凭的,哪怕是登在报纸上。我还反省了自己的同情心问题。如果我真有同情心,我就应该同意少妇索要的价钱。而其实我并没有同情他们的能力。
  

上一篇: 美国留学生活:5美元买车记
下一篇:留学日记:出国,你真的考虑好了么?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2号 电话:03733515338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