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1年12月7日,波兰驻华大使布尔斯基代表波兰总统授予刘邦义(右)“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贡献勋章”。刘邦义退休后还一直坚持做波兰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他的奉献精神是入选奥运会代表团联络员的重要原因。刘邦义提供

图为上官芸(右二)在巴基斯坦推行儿童教育项目时的留影。上官芸曾在叙利亚、斯里兰卡、美国等多个国家工作过,丰富的外事经验将帮助她出色地完成奥运会代表团的联络工作。 上官芸提供
从现在起,再过7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代表团联络员就要正式开始工作了。代表团联络员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为各国和地区奥委会、残奥委会代表团配备的高级志愿者,主要从事高级语言服务。
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2岁。他们中的多数人曾求学他乡或从事外事工作。如今,在祖国的奥运之年,他们为奥运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这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
谨以此文,向所有正在为奥运默默奉献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
赤心爱国 老海归情系奥运
“我今年已经72岁了,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奥运会志愿者,也将会是这一生唯一的一次。如果中国以后还要举办奥运会,我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邦义动情地告诉笔者。
刘邦义出生在河南安阳一个农民家庭,1959年考入郑州大学不久,就被选为留苏学生公派出国。在波兰华沙大学生活的6年时间中,他深入广泛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回国后,他专攻波兰历史研究,一直坚持把真实、全面的波兰历史介绍给中国人民。他还因此获得了波兰驻华大使馆授予的“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贡献勋章”。
“退休后我一直在想自己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我感到十分庆幸,几十年前在国外学的东西居然还有用,还能在古稀之年为奥运尽一点力。”刘邦义说。
同样入选北京奥运会代表团联络员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秘书长徐彤武。他认为,百年奥运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历史机会,自己不应该错过。对于个人而言,既然国家需要,奥运需要,自己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份责任。“1988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学术和文化的外事交流工作,拥有20年的外事经验。我相信奥运会一定能用上。”徐彤武信心满怀。
徐彤武还表示,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对国内信息的关心程度相对更深,爱国主义情怀也表现得更加明显。“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国外明显感受到,随着国力的强盛,国外很多人对我们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变。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在服务外国运动员的时候肯定会更加体谅他们的感受。”
曾经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多年的老海归上官芸对此体味颇深。“只有身处国外,你才会知道自己的爱国情感有多么的浓厚。”上官芸说。她去过很多国家,也曾在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叙利亚等国进行儿童项目援助工作。“国外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加擅长与人沟通和交流。在有生之年,我能多为国家做贡献,为奥运出一点力,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骄傲。”现已64岁的上官芸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她还一直坚持上网收集有关奥运的资料,为奥运会做全面、细致的准备。
克服困难 全力以赴迎奥运
相对于普通志愿者而言,海归志愿者的语言优势较为明显,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也比较强,而且,其中大部分人都有在国外从事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但是仅仅具备这些方面是不够的。志愿者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往届奥运会的有用经验,还需要了解和熟悉奥林匹克宪章等奥运规则、国际惯例等。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退休在家的上官芸认为,虽然丰富的海外经历占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自己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我去参加了奥组委办的几次培训之后,才知道联络员不是那么好当的。比如残奥会中残疾运动员的分级。这是一个很具体的东西,分得很详细,要一点点地记,马虎不得。”上官芸说,有时候培训的内容太多,一下子记不下来,就事先准备好本子、记好笔记,然后再带回家慢慢消化。“我年纪大了,脑子没有年轻人灵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少了在国外工作的大环境,再加上到了一定的年纪,语言上的退化是比较明显的。口语表达方面也不及以前那么流利。”上官芸坦诚地说。自从入选奥运会代表团联络员之后,她下意识地开始练习口语,逐步恢复自己的口语交流水平,和老同学的邮件联系也一直坚持用英语交流。
刘邦义对此也表示认同:“海归回国\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