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将2008年年主题确定为“消费与责任”。
那么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做得如何?企业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推动和谐消费环境、和谐社会的建设呢?让我们随着部分归国学者和活跃在市场前沿的海归人士去一探究竟……
态度:一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
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开始形成新一轮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联合国的“全球协议”和一些国际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和标准都要求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面对如此浪潮,我们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做?
在采访中,无论是归国学者还是海归创业者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是大势所趋。企业不是生存在真空中,也不是孤立存在着,从它诞生起就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当它积累了一定资本,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它就有义务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回报。
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峻峰谈到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话题时,他感受颇深地说:“中国企业应该而且必须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整体来看,目前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企业到行业协会,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增强,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归国学者潘家华如是说。他回国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环境经济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他进一步解释说,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企业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没有资源、能源的保障,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就是“无米之炊”,而没有环境、生态安全,就谈不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品安全问题、劳工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都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要有超前意识,要从计划经济的指令型传统思维中走出来,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参与相关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主动出击,才能掌握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一个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保证生存和发展,在未来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履行社会责任。
获得美国斯坦福管理学硕士的姚纳新回国后,在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立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并出任首席执行官,他说:“企业肯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是经济活动中关键的组成单元,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对消费者、企业员工以及全社会负责,只有履行好社会责任,才能建构和谐的消费环境,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实践:应关注三大要素
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是基本
搞双重标准不可取
诚实守信是关键
企业如果能够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声望和形象有助于企业吸引消费者、投资者、潜在员工和合作者,从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也会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的形成,构建理性、科学、绿色而文明的消费环境。那么一个企业到底如何去履行社会责任呢?
在现实生活中,百姓衣食住行,都得跟企业打交道,中国十几亿老百姓对企业最关注的东西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企业的产品是否安全、企业的相关服务是否到位。当“毒奶粉”、“苏丹红”等触目惊心的字眼频频出现时,民众最关心的就是企业能否履行好消费安[FS:PAGE]全责任这一基本义务,企业把最基础的东西做好,把小事做好,民众才会放心。
姚纳新结合自己做企业的经验说,“我们一直为客户提供质量好、性能优的合格产品,为他们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我们也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因为企业与员工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虽然在规模、资金和管理上我们比不上大企业,我们也不可能像大企业做得那么完善,但我们一直量力而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承担好应尽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要想扫净‘天下雪’,首先要扫净‘自家门前雪’,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最可靠的产品就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
张峻峰表示,虽然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