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海外精彩 > 海归专栏

那爱国爱乡的往事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5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一大批爱国侨胞,或舍弃家产,或痛别亲人,为了建设祖国,为了革命信念,毅然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对比近20余年持续的“出国热”,他们归来的理由,他们归来的艰辛历程,似乎更有必要披露,展示给社会大众。

  他们的根在侨乡,他们的血脉永远与祖国相连,他们对于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和对五邑侨乡的贡献,都注定将让人们永远铭记!

  8月21日,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所一行,专程到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录制“老归侨口述历史”(并编辑出版同名书籍),记载这些绝大多数年逾七旬的老人的心路历程,《江门日报》记者也随同一起采访。据介绍,江门市侨联为此专门向省里推介了10位归侨,最终选中的是年已74岁的吴淡初、68岁的陈耀光和80岁的罗凌,3位老归侨平均年龄为74岁。随着尘封往事一幕一幕地打开,我们再次为朴素、简单,更是难得的爱国、爱乡情感所感动,当罗凌老人回忆第一次踏上祖国热土跪着喊着“祖国我回来了!”时,他哭了,采访的记者与侨联工作人员都不禁热泪盈眶。作为一名记者,我们没有理由不力求用精彩笔墨记录他们的归来故事。也许,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这些老归侨再次说起这段往事的机会与可能,会越来越少!

  吴淡初:

  奉献侨乡 往事如烟  

  吴淡初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侨乡的侨务工作,他在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形容为“往事如烟”,然而,他为侨务事业及侨乡建设奔走劳碌,所作的贡献并非如过眼云烟。

  吴淡初12岁时随舅父到了越南西贡,在舅父的药材铺里干活,度过了一段坎坷岁月。在身边进步同学“解放越南就是支援祖国”的影响与鼓动下,他先后参加了越南多个左翼爱国组织,阅读过很多红色书籍,还偷印过《新儿女英雄传》等。1956年4月,为了更直接地支援祖国建设,继续自己坚信的革命事业,他跟着舅父回到了广州,回到了祖国母亲怀抱。

  在北京、广州等地从事数年侨务工作后,1983年5月,吴淡初分配到江门工作,原来省委组织部安排给他的是三个职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市外事办主任、市侨办主任。后来得知只当统战部副部长,为华侨服务多年、对侨务工作怀有深厚感情的吴淡初,一时难以接受,彻夜难眠,甚至想打退堂鼓。后经重新研究,他当上了侨办主任,于是便留在了江门,继续从事他挚爱的工作,直到退休。

  在落实各项侨务政策的工作中,吴淡初尽心尽力,如香港嘉顿创办人张子芳、受周总理亲自接见过的吴炳昌等人的侨房问题,都在他的努力下解决。在热情接待来访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以及驻外领事馆官员和出访国外的工作中,他交了不少朋友,为以后在国外的侨务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吸引了侨力侨资,促进了侨乡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发展。

  为创办五邑大学,吴淡初也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1983年9月,第一次五邑两阳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吴淡初提出了筹备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两个方案:其一是最高纲领,即马上成立筹备小组;其二是最低纲领,即通过《关于筹建华侨大学的倡议书》。会上,闻听此事,40多位归侨、侨眷反响十分热烈,纷纷表示赞成办华侨大学,但是又担心师资、资金不足。最后,大家还是热情鼓掌通过了《倡议书》。

  此后,吴淡初一直积极发动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建校。为了五邑大学的建设,他还真的“头破血流”:1988年,他赴香港筹款时,不慎在海关码头跌伤,人们要立刻送他到医院,缝补伤口,但他坚持临时理疗,经缝补后,仍坚持赴港完成工作。退休前,在他与大家的努力下,海外侨胞共为五邑大学筹集捐款1.8亿元,五邑大学规模初显。


  

上一篇: 欧美同学会近千名留美归国学人在北京举行联欢会
下一篇:广州举办留学人员迎春会 逾七百“海归”共相聚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2号 电话:03733515338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