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海外精彩 > 海归专栏

在外“做鬼”,回来做人 海归回国带来了什么?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海归以自身特色吸引着人们




杭州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全景

    “哦,你说汪昕、李慧她们啊,我都认识的。”

  在美国呆了20多年回来的周才健,前阵子忙于在杭州搭“吉柏科技”公司的架子。

  毕竟在国外呆了20多年,他连有些中文字眼都要想一下再说,可见一个人在这里注册、招人、办公司有多晕头转向。不过,他还是有机会认识了不少留学生朋友。

  “大年初五那天,杭州高新区人事局的陈局长见我过年很孤单,就邀集了留学生创业园的好多人一起搞活动。大家都是从海外回来的,又都是做企业的,许多东西可以相互交流,认识了很多朋友。”

  杭州高新区的留学生创业园始于1998年,迄今已经10年,是国家人事部与杭州市政府的共建单位。虽然这里还没来得及诞生新浪、百度等开宗立派的企业,但有UT斯达康这样在纳斯达克上市、全国最大的留学生创办企业,也有聚光科技这样迅速发展,受到风投追捧的高新公司。还有更多的企业,在蓄势待发。无论算综合实力还是技工贸总收入,在全国110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中,杭州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都是最强的。

  我们这次采访试图展现的对象,集中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10多年间的海归创业者。他们享受留学生创业园给予的种种优惠,同时,也努力为杭州经济的发展持续地贡献着。

  在外“做鬼”,回来做人

  杭州留学生创业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2000年左右陆续回国的,有些已经做成挺大的规模。比如杭州铁三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昕,刚成立企业时十来号人,现在已经有400多位员工。从美国回来的聚光科技两位创始人王建、姚纳新,几年时间把公司做到10多亿产值,已经有上市打算。

  留学生回国创业,有资金、技术、政策倾斜等诸多优势,但他们要克服的困难几乎跟优势一样多。因此,在不少“海归公司”欣欣向荣的同时,也有许多公司悄悄消失。

  创立高博技术与战略研究所的李慧告诉记者,2002年、2003年左右他们刚开始回国创业,那时办公室在东部软件园主楼三层。

  “当时我们跟夏建统(另一位海归老总,天夏集团董事长)在一层,两家公司各占一头,中间大概还有20来家留学生小企业。据我了解,现在除了我们两家,其他都已经没了。

  “原因有很多,海归不熟悉中国市场,或者技术不适合当地发展,或者资金链出现问题,或者家人还在海外不安心……我们能生存下来,也是经过许多次变化的。

  “还有一点,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往往以技术派、学术派为主,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经营公司。”

  被李慧提到的夏建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说:“‘海龟’创业的秘诀是,先把自己扼死变成土鳖,然后重头开始。”

  他说,虽然海外归来的人在视野、平台、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国内创办企业,如果不能生存,一切都是空的。“有一个重新适应、艰苦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变别人,也被别人改变,就这样不断尝试着。”

  据说,海归圈里还流行这样一句话:“在外做鬼,回来做人”。意思是在外做“洋鬼子”,适应人家的一套,回到中国,咱还得做回中国人。不过,人不是泥巴可以捏来捏去的,重新适应是个煎熬的过程。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外国大企业在中国水土不服?

  据高新区人事局提供的数据,从1998年开始在他们那边注册的海归企业,陆陆续续有一部分变更、注销,总的算来也有几十家了,这也许是创业必须的代价。

  留学生创业,杭州全国最强

  尽管“道阻且长”,在杭州奋斗十来年的留学生创业者,已经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杭州的留学生创业者还是很强的!”高新区人事局局长陈步顺告诉记者,目前,在创业园创业
  

上一篇: 走近杭州创业海归:创业“中国心”,我的苦与乐
下一篇:宁波留学人员企业发明\循环水冲式生态公厕\专利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2号 电话:03733515338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