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7年底,无锡高新区累计获批国家级创新牌子11个,省级创新牌子6个,还有10多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在各个专业园区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3家,其中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4家,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3家,形成了IC、光伏、软件及服务外包“三个100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新格局。
“开普动力”,是无锡高新区里一个正在书写“传奇”的企业。2006年,开普动力遭遇美国知识产权范畴的“337调查”,花费千万巨资打起跨国官司,在获得和解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此后,开普动力更加致力于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市率先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近年来,开普的专利申请量每年都超过百件,连续几年位居全市第一。
“企业的自主创新,最后都归结到自主知识产权上。”这个宝贵的启示,是无锡高新区与众多企业从“吃苦头”起步,一路携手走来终于尝到的“甜头”。至去年,高新区高新企业已申请专利999件,其中,发明专利达393件,发明专利申请比例从2003年的10%提高到2007年的39%。2008年1-6月,新区专利申请量已达900件,其中发明专利220件。
“微笑曲线”是无锡高新区的官员和企业家们经常用到的比喻。“我们不甘于做‘微笑曲线’的下嘴唇,要做,就做上扬的嘴角。”无锡新区科技局局长张科如是说。
在无锡高新区,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都保持着“希望科学家当老板”的姿态。以这种姿态,高新区迎来了海外归来的施正荣博士,创造了“尚德神话”;以这种姿态,2007年,同样的故事在西姆莱斯、美新等企业精彩上演;以这种姿态,在产业链条从低端制造向研发设计和品牌服务高端集结的过程中,上万颗“智慧的大脑”汇聚新区,让新区的“微笑”愈发灿烂。
代表无锡高端人才引进最高水平的“530”项目,在无锡高新区落户最多。目前,有超过100家研发中心落户无锡高新区,高科技研发人员达到12000人。区内已集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多人,其中硕士、博士3000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500多人。有近10名院士在无锡高新区设立了创新工作站。
领军人才、行业精英云集,为无锡高新区能以占全市6%的人口、土地,创造了占全市1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40%的服务外包产值、45%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8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作出了解读。(王磊、马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