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海外精彩 > 海归专栏

留学生逐渐向二线城市流动 海归何处可掘金?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8

  2008年12月5日至12月14日,上海市赴英、美招聘中、高端紧缺金融人才的招聘现场异常火爆。

  参加招聘团的中国银联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吕虹回来后向媒体回忆,“刚到纽约的那一天,正好赶上了降温,再加上举行招聘会的地点比较偏远,我们都有点担心。谁想第二天,竟然来了1000多个人。”

  纽约是招聘团此行的最后一站。此前的两场招聘会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伦敦招聘会的参加者也达到了1000名左右。

  当下金融海啸风头正劲,引起金融海啸的金融行业,也被一些海外留学生自嘲为“此刻全球最倒霉的专业”,对他们而言,来自华尔街的裁员消息,已经不再是新闻。

  “伦敦的境况大致相同,除了一些低级职位,企业已经不愿意招聘任何新人了。”一位在英国就读金融专业的留学生告诉记者,在这个萧瑟的圣诞节,他唯一看到的繁荣景象,是节日当天街上排起的长长的购物队伍,“人们全都是冲着50% OFF的打折商品去的。”

  “海归”:潮涌何处

  进入新千年后,中国留学归国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根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人力资源学者姚凯向《上海侨报》记者的介绍,2007年,中国的归国留学生为4.4万人,而4年前这个数字为2.01万人。

  2008年12月8日举行的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圆桌会议上,上海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吴孟余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学成回到上海发展的“海归”约7万余人,约占全国“海归”总数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10万人。吴孟余同时透露,2009年和2010年,预计每年来沪发展的留学人员将超过1万人,总人数将接近之前30年回沪人数的近四成。

  之所以出现如此庞大的“海归潮”,经济形势是最重要的原因。姚凯分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回国的“海归”增长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上。在2008年的经济形势下,许多留学人员感到,国内拥有更多的机会。姚凯所在的复旦管理学院内,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

  然而,象牙塔并非海外留学生回国后的主要归宿。求职网站“前程无忧”的市场公关经理冯丽娟在接受《上海侨报》采访时表示,国内金融、保险、酒店管理和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据冯丽娟分析,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且这些行业在走国外的管理模式,随着城市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准的提升,它们需要借助一些海外人才的学识和经验加强自身的管理业务能力。

  姚凯表示,国内法律、IT、金融、咨询业、财会行业使用“海归”的比例最高,而房地产行业使用“海归”的比例次之,鉴于国内外差异较大,国内的企业对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海归”,使用上比较谨慎。

  企业:欢迎顶级人才

  上海在海外招聘金融人才的火爆场面显示了海外留学人员对国内就业市场的热情和期待。但是,来自市场的反馈似乎并不让所有人乐观。

  冯丽娟告诉记者,根据客户的反馈,“前程无忧”并没有感受到企业对“海归”的迫切需求。她认为,现在企业的用人非常实际,第一看相关经验,第二看受教育程度,是不是“海归”,还不太看重。

  冯丽娟也承认,国内一些现代型服务业的确对海外人才具备一定的需求,但她同时认为,来自东南亚的人才就能满足这些需求。一些企业已经从新加坡、香港、台湾,甚至日本等地引进了对口人才。

  另一方面,“前程无忧”目前的2200万份简历中,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简历一直维持在3%-5%的区间,其中包括海外留学生和外籍求职者。冯丽娟表示,最近也没有感受到很明显的增长。

  

上一篇: 自降薪水 海归欲回国发展遇现实难题
下一篇:留学生回国就业冠军:工科专业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2号 电话:03733515338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