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真相
刘亦婷考取哈佛线索
刘亦婷没有参加SAT考试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由ETS主持的“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被多数大学用做比较不同地区、不同高中、不同评分制度的标准。而且SAT是美国大学所能够得到的、惟一可以比较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成绩的标准,所以它对录取与否的作用非常之大。
这样一个重要的考试,刘亦婷并没有参加。可以说,这是刘亦婷在申请中的一个很大的劣势。
托福成绩仅达到基本标准
托福成绩对于美国大学来说作用不大,旨在消除校方对你语言交流能力的一些疑问。你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了。比如刘亦婷的640分就是一个标准。
学校成绩(GPA)申请作用有限
至于GPA,对于高中生申请者来说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各学校成绩判分松紧不同,很难将此作为学生横向比较的依据,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就是明确表示GPA不重要而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才最重要。
课外活动成绩不突出
对于美国大学来说,课外活动很重要,美国各学校把课外活动作为帮助学生增长才干、适应社会人生的重要措施,经常进行考核。有些名牌大学甚至将考生课外活动表现作为总评分的25%%。各大学竞相录取学科成绩优良而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
那么,刘亦婷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如何呢?
试问,一个连打乒乓球的时间都没有的学生,能够指望她在课外活动方面有什么杰出表现吗?
国际竞赛成绩竞争力不够
按照一些留学专家的观点,竞赛的成绩除了国际竞赛外,其他的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用处。中国每年会诞生数十个国际竞赛的奖牌获得者,在这点上,刘亦婷的竞争力明显不够。
个人艺术特长明显欠缺
申请人的艺术作品,可以由大学的教师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在评审录取时对申请人的特长进行特殊考虑。这方面刘亦婷明显欠缺。
个人陈述十分空洞
刘亦婷写的个人陈述,比较空洞,思考方法也有比较明显的错误。
专家推荐信打动了哈佛
一些留学咨询专家也认为,能够找到和申请者有关的名人推荐作用极大,甚至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刘亦婷最能打动招生委员会的地方。
刘亦婷的推荐人是拉瑞·席慕思。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作者以异常仰慕的文字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
我想,看了拉瑞先生的经历后,任何一个中国申请者都会羡慕刘亦婷的运气。因为以这个人的资历推荐刘亦婷,在其他条件平平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录取。更何况,拉瑞先生与一些美国名校有着一定的人脉关系,就在他推荐刘亦婷之前,他已经推荐了两个中国学生,这两个学生的申请都获得了成功。
面谈的过程并不公正
面谈很重要。起码哈佛大学是这样对外宣称的。不过,就是这么重要的面谈,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很潦草地进行了。可以说对刘亦婷的面谈极大地违反了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一贯标榜的客观、公正原则。
而让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始料不及的是,曝光这件事的恰恰是受益者自己———刘亦婷的家人。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我们可以完整看到事情的经过。
面谈人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考官,对他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客观、公正。请读者注意,确定这位面谈人的关键人物并非哈佛招生委员会,而是刘亦婷的推荐人拉瑞。
我们仅从常识上就能推断:由推荐人为自己的推荐对象寻找考官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拉瑞不仅为刘亦婷跑前跑后找到这个考官,还亲自征询这个人的意见,并迅速地把他的情况和通讯地址告诉了哈佛招生办,哈佛[FS:PAGE]招生办也以最快的速度给他寄去了面谈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哈佛招生委员会真是给足了拉瑞面子。
看着拉瑞忙前忙后的一幕,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怀疑:这个哈佛毕业生乔对刘亦婷进行的面试将毫无客观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