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外国留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一个远离他乡来到日本读书的留学生要想找一份临时工作维持学习和生活开支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大多只能被迫从事一些被日本学生所厌恶的所谓“3K”(艰苦/肮脏/危险)的工作。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使广大外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能够安定,有益于其学知求学,福冈县政府做出了以上举措。
谈到目前留学生的打工环境和条件,一位在九州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课程的中国学生带有抱怨地说:“我一年到头能够休息的时间只有生日和元旦。”这位学生2004年来到日本,先在日本语学校学习了一年日语,然后进入大学学习。由于双亲年事已高,已无法为他提供任何经济资助。每月为了交纳已经被减免半额的学费以及必要的生活费,他每月必须利用业余时间挣到13万日元。
除了因研究需要研究生院工作到深夜的星期一、二以外,这位中国留学生其余5天都要去餐饮店打工,从下午一直干到晚上11点(每小时收入850日元)。此外,每周还有几次从深夜12点到早晨在车站进行清扫的工作(每小时收入1000日元),有时还可以得到在大学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的工作(每小时收入1000日元)。
这种打工所得与日本的高消费水准相比较还是很低的。尽管如此,比3年前他在餐饮店打工的收入还是高了许多,那时他打工每小时收入只有650日元。当时,为了凑齐入学时的“入学金”,他不得不打破日本入国管理局根据《入管难民法》所作出外国留学生“每周可以打工28小时”的时限规定,昼夜打工。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使他身心都陷入极度疲劳的状态,不但时常在学习的课程中打瞌睡,有时甚至因为打工而耽误参加学术活动。即使如此,他的生活仍然拮据。
这位中国留学生疲惫地表示:“我来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知识,没有想到每天会为了生活而奔波在宿舍、大学和工作场所之间。”他还表示自己学成后一定要回国报效祖国。
早在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就提出日本要在“20世纪末达到10万留学生”的计划。结果,到2005年,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已经达到12万1800人。日本南部九州地区的立命館大学、亚洲太平洋大学、(大分县别府市)、九州大学(福冈市)等学府的留学生明显增加,其中大多来自中国。
与欧美等国不同的是,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可以正当从事勤工俭学的工作。福冈国际交流协会对福冈都市圏内的外国留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从事临时工作的留学生人数年年有所增加,到2004年达到7成以上。其中63%在餐饮店打工,而从事语言教学工作的仅有14%。每5名外国留学生中就有1人苦于“找不到工作”。
在福冈市政府外国人商谈处负责劳务中介的江上英子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日本在就业方面禁止根据国籍上进行歧视,但由于留学生的日语能力等因素,一般他们只能从事日本人不愿意干的送报纸或工厂劳动等方面的工作。”
现在,外国留学生人数在日本全国排第3位的福冈县,终于开始利用“国内外学生中心”福冈支部为留学生找工作搭起了桥梁。由于受到日本政府从2004年开始缩编外围团体规模的影响,有人呼吁在大学内部设置替代部门。该县于近日向福冈劳动局提出了职业介绍事业的资格申请,预计于7月下旬在位于福冈市中央区的产学官大学开设“留学生支援中心”,启动劳务中介的活动。
福冈县国际交流局认为,应该尽量挖掘[FS:PAGE]“在学校从事客座讲师、语言教学等能够充分发挥留学生能力的短时间、高收入的临时工作。”但是,目前这还处在向企业和学校等发出倡议的初级阶段,能够得到多少响应还是未知数。此外,由于用人单位的求人信息等只能在该中心专用的电脑和信息簿上查阅,对于地理位置较远的留学生来说还是不便于利用。显然,福冈县今后解决外国留学生“打工”的课题还有许多难解之处。(孟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