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得知李洹来北京,北京日报记者采访了他。
李洹已被北京奥组委选为奥运火炬手,准备去家乡西安传递圣火。问起这件事,这个一米八的胖小伙很激动,眼角有了泪花:“我没想到会被选做留学生代表传递火炬,我们成千上万为祖国呐喊的留学生都是火炬手。我要把火炬摆在家里,以后有了孩子,会很自豪的告诉他,爸爸在2008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26岁的李洹和女朋友都还在法国读书呢。
记者又问起了李洹这个“洹”字有何内涵,李洹说:这个名字是爷爷起的。当年日军侵华,爷爷奶奶从河南老家逃到西安,老家有一条洹河。爷爷用洹字当我的名字,就是让我不忘本。小时候,爸爸带我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看着那黑洞洞的枪眼,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照片,他们真是抛头颅洒热血呀,做人当如此!我至今印象很深。我也面临毕业,当然不会不考虑自己的前途,但更会把国家、民族的前途放在首要位置。这就是“草根爱国”吧。
“草根”在海外也有风险吧?记者问。
“当然!”李洹坦率地说,“我曾在法国一个电视台和主持人辩论,但15分钟的节目,他们只给我3分钟的时间。在当时的环境下组织游行集会,我们不是没有一点顾虑,也想到了可能会有意外发生,但没有一个人后退。有祖国人民撑腰,我们不怕!”
为准备在巴黎的游行集会和演讲,李洹的一门课考试成绩得了6分(满分20分),李洹说,“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做这门课所需要的企业调查。好在我其他的成绩很好,不会影响毕业。”
面对记者关于80后的提问,李洹说最近这几件事情,对自己的刺激很大,也在思考:人除了物质生活外,还会需要什么。在国外,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我不是终极目的。我是高中毕业就到法国留学,在国外,想家的感觉时时包围着我。温总理曾对华人华侨代表说:“你们在国外想着祖国,祖国也想着你们!”这让我感动落泪!
我们80后认知世界的时候,正是中国开放变化、飞速发展时期。在海外,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看到了国外一些东西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在了解了别的国家真实情况之后,我们更爱祖国了。
中国在经济上曾出现过衰退,但我们的历史是悠久的,文化一直是伟大的,人民是善良的。中国人集体主义意识强一些,一般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而西方是个人英雄主义多一些,打败别人成就自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作为留学生,我们有责任充当桥梁,使两种文化能很好沟通。
“我只是尽一个普通留学生的力量,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关注。”李洹一直很不好意思地说。(文/纪涛、段文若,摄/白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