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在心里燃起过一个法国梦。这里是一片崭新的天地,一切都是陌生的,路该怎样走?每个人都在心里不住地问自己。无论是侨领还是外籍兵团的战士,谁在踏上法国的那一刻就想到了自己的未来?
观礼台上:何福基、陈胜武、吴武华
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介绍,这三个人的名字在华人界已经足够的响亮,支持奥运,传递火炬,捐款赈灾,在法国的各种大型活动中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法国华人界成功的典范,但是在我们看到他们今天的成功与辉煌的同时,更要看到他们是怎样迈出成功的脚步。其实他们的起点都很低,都是靠着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走到今天。
何福基:有能力就要多帮穷人
祖籍广东顺德,1941年生于柬埔寨,十几岁就开始在柬埔寨从事贸易活动。“代理上海的油漆、化工产品、卫生洁具和天津的玻璃”1975年因为国内动荡,逃难来到法国,“一切要从头开始,当时华人华侨很少,非常艰难。”因为在法国做贸易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手头并不宽裕的何福基只好选择餐馆作为自己和家人谋生的手段。
然而,何福基没有想到,1975年底在自己餐馆认识的一个法国大学生会成为未来法国的总统,他就是今天的萨科奇;他更没有想到,自己成为了现任总统的朋友,能为在法的华人社团和中法关系进计献言。“今天不知明天事”,“埋头努力工作”这是何福基的人生态度,也是他对自己在法国打拼几十年的写照。
因为帮助巴黎19区老人社会福利工作的贡献,何福基于1989年获得巴黎荣誉市民勋章;1995年因为促成当时的法国总理访问北京而获得法国骑士勋章;2003年获得法国士官勋章;今年10月份他又将获得法国指挥官勋章。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成为法国总统的座上宾,但是他却一直保持着当年来法国打拼时的本色,依然经营着当年的那家餐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何福基一直在强调“有能力就要多帮助些穷人,无论现在有多少钱,闭上眼睛什么都没有了”。
陈胜武:努力做人 勤劳做事
祖籍温州,78年从香港来到法国,当时只有19岁,虽然父母在法国,但他自己没有身份,一开始是给别人打工,一年半后开始做生意,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当时法国经济比较好,觉得在这里发展很有前途,”就这样陈胜武扎根在了法国。没想到,几十年以后,当年默默无闻的他成为了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这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华人侨团。而他自己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自己是白手起家,靠的是努力刻苦去工作,抓住机遇,敢于创新。”他认为“努力做人”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勤劳”。这是他对自己的总结。
陈胜武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表示满意,“吃饭没问题,目前的生意主要是投资安全的问题,剩下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会务上的比较多,”另外,侨团主席的身份也促使他要多和主流社会接触,“做到这个位置,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经常“和国会议员、政要交流,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表达华人对一些事件的看法。”
吴武华:成就是大家做出来的
1976年来法国的吴武华祖籍潮州,现在是法国潮州会馆的执行会长兼文教组主任,潮州会馆成立于1986年,“现在整个法国[FS:PAGE]有八、九万乡亲,主要从事餐饮和旅游等服务行业,在法国华人中很有分量”。他说自己早已融入法国社会,“目前的工作是协助华人群体融入社会,争取华人华侨的权益。”
对于能够作为华人代表参加法国国庆节庆典,吴武华觉得很光荣,对于自己的历史,他不愿多说,只是告诉记者,华人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大家的努力,和大家比起来,“我做的并不多”。
外籍兵团方阵里:邹琭、胡亮、马凯
邹琭:山东人,25岁,2003年底来法国,2004年4月份加入外籍兵团
胡亮:山东人,34岁,2001年10月来法国,2005年3月当兵。
马凯:辽宁人,24岁,2004年7月来法国,2007年10月入伍
这是三个陌生的名字,对应着三个陌生的面孔,除了他们的亲戚、朋友,走在街上没人认识他们。但是,他们却代表着成千上万心怀梦想来到法国的中国人,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外籍兵团这条并不为很多人所熟悉的道路,一路走来,一路坎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