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寻找华师记忆】一所大学的记忆博物馆
当我们仍在梦中时,校门牌匾上“华南师范大学”就已在一片静谧中,等待着破晓的第一缕晨光。七十余载的光华,便都在其中了。
在校园中流传着一些故事:哲学系的某教授不许学生给他打招呼,否则会影响他的哲学思考;政治系的某教授把书扔到窗外,并要求学生也扔。“上课是听我讲,不是听书讲!”在大榕树下,几个老人争得面红耳赤……
陈平原说,“大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知识共同体,一个由有血有肉、有学问有精神的人物组成的知识共同体。”记忆要传承才有意义,才能承载一所大学的精神与传统。
华南师大之名,藏着记忆与愿望。“教育是为国家发展生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粤穗城,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拔起。古应芬(字勷勤)先生说,“中国以后的希望……好像果木要种子一样。种子不好,则接出来的果亦是不好,人也如此……幼小时是需要适当的培养,这种责任,是由教师来担任的。”
时代风云变幻,华南师大数易校名,几经迁徙,但始终没有放弃桃李满天下的梦想与责任,踏实、严谨地开展师范教育。一个名字的作用和价值在于这个名字赋予一事物的某一特性。师范二字,便是华南师大最好的注脚。
光荣的冠冕,从来都用荆棘编成。华南师大诞生之日正是中华民族生死抉择之时。因抗战的炮火,学校颠沛流离,教学一度中止。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进师生成立了“活路社”等组织。同时,还组织各种座谈会,办士兵教育班,演出抗日救亡戏剧……当校长林砺儒遭到迫害而被免职时,全体师生掀起为时两个月的“挽林”运动。“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在追求真理中,华南师大人有一种对人生、对国家自觉的担当。
岁月轮转,又过几度秋。文学院的手写论文,地科院的天文台、气象站……旧时风物几经磨损,会失去原本的面貌。但一代代人蕴藏在心底的踏实严谨,加以传承,却是永恒的风景,足以支撑起大学的脊梁。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说,“能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真”。除却旧时风物,我们更多的,是在缅怀那些教书育人的热情和信仰。
我们渴望怀着最原始的信仰,传递火种,传递希望,继承一所大学的担当精神。
我们追忆,并盼望找到一种生命的温度,一所大学的风雨兼程中留下的足迹,传播并继承着它温厚的精魂。 (本报记者 陈诚)
在校园中流传着一些故事:哲学系的某教授不许学生给他打招呼,否则会影响他的哲学思考;政治系的某教授把书扔到窗外,并要求学生也扔。“上课是听我讲,不是听书讲!”在大榕树下,几个老人争得面红耳赤……
陈平原说,“大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知识共同体,一个由有血有肉、有学问有精神的人物组成的知识共同体。”记忆要传承才有意义,才能承载一所大学的精神与传统。
华南师大之名,藏着记忆与愿望。“教育是为国家发展生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粤穗城,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拔起。古应芬(字勷勤)先生说,“中国以后的希望……好像果木要种子一样。种子不好,则接出来的果亦是不好,人也如此……幼小时是需要适当的培养,这种责任,是由教师来担任的。”
时代风云变幻,华南师大数易校名,几经迁徙,但始终没有放弃桃李满天下的梦想与责任,踏实、严谨地开展师范教育。一个名字的作用和价值在于这个名字赋予一事物的某一特性。师范二字,便是华南师大最好的注脚。
光荣的冠冕,从来都用荆棘编成。华南师大诞生之日正是中华民族生死抉择之时。因抗战的炮火,学校颠沛流离,教学一度中止。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进师生成立了“活路社”等组织。同时,还组织各种座谈会,办士兵教育班,演出抗日救亡戏剧……当校长林砺儒遭到迫害而被免职时,全体师生掀起为时两个月的“挽林”运动。“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在追求真理中,华南师大人有一种对人生、对国家自觉的担当。
岁月轮转,又过几度秋。文学院的手写论文,地科院的天文台、气象站……旧时风物几经磨损,会失去原本的面貌。但一代代人蕴藏在心底的踏实严谨,加以传承,却是永恒的风景,足以支撑起大学的脊梁。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说,“能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真”。除却旧时风物,我们更多的,是在缅怀那些教书育人的热情和信仰。
我们渴望怀着最原始的信仰,传递火种,传递希望,继承一所大学的担当精神。
我们追忆,并盼望找到一种生命的温度,一所大学的风雨兼程中留下的足迹,传播并继承着它温厚的精魂。 (本报记者 陈诚)
上一篇:菁菁剧社:琴瑟友之
下一篇:学子风采:【人物】李沛霖:华师到澳门办学的牵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