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的留学行为存在的误区
" 留学”已经成了中国社会近几年来大众不时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计划或已经将自己的子女输送出国接受海外教育。但是作为一名在国际教育行业从业12年的来说,目前很多中国学生的留学行为都存在着极大的误区。看到却是留学热潮面前的漩涡。
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留学的过分期待和盲目的跟从。
误区一:雅思、托福是留学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进入海外大学是对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考验。而不是去和外国人用英语聊天。曾看到大量的中国学生在出国前,希望所有的留学生和学生父母能够记住这句话。除了学习雅思托福等英语课程外,从未进行过大学专 业英语的准备。因此导致进入海外大学后,上课很难听懂老师的专业词汇。从而很快被学习进度压垮或淘汰。大量的中国学生在出国前除了知道去读什么专业外,对课程内容、课程难度都计划一无所知。很多大学教师非常疑惑中国学生在出国前曾经学习了长达数月甚至一年的英语都学了什么?
盲目追求名校误区二:进入名校=衣锦还乡。>
可以这样讲,任何世界名校都有其擅长或不擅长的专业和领域。没有完美的大学。而中国学生和家长由于多年来对所谓大学排名的崇敬。使留学的选择过程变得无知和盲目。另一方面,进入名校并不是意味着胜利,而是首先要迎接严峻的学习挑战和残酷的淘汰制度。因此面对名校留学的选择,中国学生和家长首先要考虑在专业范畴内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同时必需要考虑学习这门专业课程将要经历的难度和考验。
误区三:父母能够为女子做的事情就是准备钱
很多留学生和父母联系的纽带是钱。而在很多父母看来,国外。孩子留学后,只能任其发展,父母只要做好资金后援就够了第一,太多的中国留学生家长,孩子出国前没有实施系统的生存教育,包括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分享;第二,中国家长由于缺乏对海外生活情景的解和掌握,更是孩子出国后,几乎很难和孩子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发展建议渠道。所以,给与留学生家庭的建议是父母还孩子应该成为一个工作团队,出国前围绕生活规划、生活技能、职业发展规划展开训练;出国后,分享相互生活,互通海内外信息,建立生活幸福。
误区四: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而无视其未来实际就业状况
国内外,举个例子:非常多的中国家庭喜欢为孩子选择金融专业。孰不知。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毕业生而言,都很难直接在金融机构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海外大学围绕“金融”开设了非常多样的专业,比方:金融会计与管理、金融工程、金融汇率学、金融与货币管理、金融风险投资、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与银行等等。每一个专业背后的未来职业发展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很多中国家庭仅仅凭着对“金融”一词的模糊和盲目向往就为孩子做出出国留学的重要选择,一种无知。因此,所有的留学生在选择留学专业的时候,应该首先将未来的就业前景、自身的就业基础作为参考的重要因素。
误区五:留学后放任孩子的自由”发展
尽管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很多中国学生一踏出国门就和父母形成了信息断层。但是孩子与父母之间除了聊天以外,缺乏对于发展问题的有效探讨。父母更是很难结合实际留学环境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发展建议。实际上,从还在准备留学开始,父母就应该开始和孩子执行形成良性的沟通方式。
误区六:毕业前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
中国家庭已经习惯了大学毕业前才开始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这是对留学过程的一种浪费。就业问题应该首先在出国准备阶段就开始做大量的准备和分析工作。应结 合孩子的兴趣、性格、学习能力、家庭熏陶、未来海内外发展计划第一步决定所学习的专业。并且在留学的整个过程不时的进行论证和修改。
上一篇:留英经验:财经新闻硕士教授访谈
下一篇:澳洲:顶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