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美国普利策奖的全球转型”的讲座举行
艾蒂·维拉瑞尔教授的演讲重现了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s)作为美国新闻界、人文界与创作界的一项重要奖项的历史演变,另辟蹊径地从人文地理角度阐释普利策奖的国际化延伸。普利策奖由美国媒体巨头约瑟夫·普利策出资设立,1917年正式运作,是美国国内为新闻、小说、历史、传记、戏剧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者所立的第一个奖项,其中戏剧艺术奖最具争议性。讲座还列举了美国在民俗音乐、电影和电视等领域里的重要奖项,在受到普利策奖深刻影响的交锋中设立的过程。
讲座现场
艾蒂·维拉瑞尔教授进一步追溯了普利策奖的跨国和全球化历程。作为在20世纪初设立的一个奖项,普利策初衷旨在为书写美国生活的美国公民设立的一项国家荣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普利策奖顺应时代发展和革新浪潮,在奖项设置和获奖主体的界定上屡次突破,范畴涵盖新闻奖和艺术奖两大类的十余个项目,获奖主体包括超越美国边界、描画拉美、亚洲和非洲人民生活图景的美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和剧作家。艾蒂·维拉瑞尔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展现了普利策奖的种种变奏转型,及其国际化延伸中的主动姿态和吸纳多元文化的格局。
颜海平教授在述评时指出:普利策奖的内在演变和国际化延伸,是一种文明嬗变的缩影,也是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中,一个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维度。维拉瑞尔教授对普利策奖设立以来各种案例的具体梳理,阐释的是引发美国文化生活中一系列重要事件的社会变化脉络及其历史涵义。普利策奖所蕴含的全球化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断调整、不断延伸价值影响的文化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语境下,了解并将普利策奖的动态发展作为一种特定的参照,我们可以重新考量包括曹禺戏剧奖、茅盾文学奖、丁玲文学奖在内的诸种中国艺术文化实践经验,在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在跨文化发展的领域里走得更主动、想得更宽阔。
参观数字媒体互动实验室
讲座后,媒体设计学院的同学及来参加讲座的校内外听众们,围绕普利策奖项设置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提出诸多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
参观眼动仪实验室
演讲结束后,艾蒂·维拉瑞尔教授在媒体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殷洁瑾老师和颜海平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媒设学院的眼动仪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云河新媒体实验室。在相关负责老师演示各自特色项目的过程中,维拉瑞尔教授兴致勃勃地询问了专业方面的许多问题,热情地表达了对媒设学院实验特色内容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