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樑:好公益,不慕荣利;闲静少言,气质非凡
某生,闲静少言,气质非凡。好公益,不慕荣利;每有公益之举,便欣然应和。辛卯年,萌华山论剑之愿,盼百川汇流,兴公益之大潮。遂奔走杏林,力竭声嘶,不以为累。同道知其所想,或助其一臂之力。所愿得成,公推“盟主”。问其何许人也?众唤其曰“栋梁”,因以为号焉。
乍看董樑,就是个普通的后生郎,但当他亮出“上海市健康公益类社团联盟主席”的名片,眼前这个少年,竟是个“盟主”,让人着实有些咋舌。但打开了话匣,听他细细道来,还真有几分“盟主”的样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个阳光朝气却睿智沉稳的“栋梁”之才,来自医学院2008级的董樑。
好公益,不慕荣利
初入大学的董樑也曾迷茫,在医学院闵行校区团委学生会默默地做着干事工作。虽然筹办了诸如迎新晚会、联谊晚会、毕业送别会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活动,却好像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直到一次志愿者服务,他蓦然发现,看到受助的人发自内心感激的微笑,快乐一下溢满心头。这份充实竟远胜于晚会后的掌声和喝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身为医学生的董樑,本就存悬壶济世之心,更因为被助人的一份愉悦而点燃了内心奉献他人的渴望。
医学专业的辛苦众所周知,铺天盖地的大量书籍、接踵而至的考试、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让医学生的生活注定单调而乏味。但董樑并没有因课业的负担而放弃对公益的热爱,反而以医学生之专业技能与奉献的情怀更加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公益。
在闵行校区时,他就积极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活动。他多次赴新华宁养院开展“临终关怀”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临终的老人们送去最后的温暖。随着志愿经历的日益丰富,自身阅历的成熟,他渐渐懂得了百川汇流的道理,于是在自身参加公益活动之余,他更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公益志愿活动的进一步宣传推广上,力求让更多的人加入公益的行列。努力不会白费,时任医学院学生会社团管理中心副主任的他动员各大社团参加了医学院慈善义演晚会,组织本院公益类社团赴其他兄弟院校参与各项交流活动,帮助那些有想法却苦于没有头绪的大学生们找到了公益组织的大家庭,帮助那些势单力薄的公益社团壮大实力,而更重要的,是帮助那些亟需援助却还在默默等待的人们重燃生活的希望。
在他的帮助下,一个个医学院的公益类社团不断地壮大,向着共同的公益目标一步步前进。不论是山山圆梦义工社,还是“乙肝之友”协会,都从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社团,发展成为兄弟院校内外知名的公益社团。付出得到了回报,但始终不倦的他却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细细思量起奉献公益的下一个脚步……
兴联盟,百川汇流
诚然,医学院的每个公益类社团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忙碌着,但这对于广大需要受助的人们仍是杯水车薪。已成为医学院学生会执行副主席的董樑仍然为公益尽心着,在充分考虑各社团不同服务方式的前提下,他想到如果注重社团的合作,让社团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以更准确的定位去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学习汲取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是更有百川汇流之效?“成立上海市健康公益类社团联盟”,把在校大学生团结起来,让更多公益社团进入主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萌生了这个想法的董樑迅速大展拳脚,筹备起来。
组建一个社团尚且有难度,何况是打造一个联盟。因此,在筹备联盟大会的过程中实可谓困难重重——联系上海市13所高校的37个公益类社团负责人;起草大会章程材料,没有任何参照,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摸索,独立挖掘;协调与统筹各个学校不同时间安排,反复论证讨论,不断与领导、老师们沟通协调,以决定成立大会以及先进社团交流会的召开时间……深夜,学生会社团管理中心办公室依旧因为他的工作而灯火通明;办公室中仍然堆满一地的会议资料、联盟文件;他隔夜忙碌过后疲惫的身影出现在会场的每个角落。
在他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健康公益类社团联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而董樑自己也被推举为第一届联盟主席。
乐生活,文武双全
除了对公益的热爱,生活中的董樑更是个综合素质突出的文武全才,因为他深知,无论做什么都不是空凭一腔热血便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扎实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才可实现。于是他热心于各项学生活动,努力寻求个人更全面的发展。
他代表医学院参加了“我爱我的祖国”上海市大学生演讲比赛,演讲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家三代人历经的改革开放巨大变化,并获得了三等奖的荣誉;他作为学生记者参与了学院党委宣传部的“仰望星空”、“医者师者”等名医采访系列活动,撰写的相关采访稿在院报刊载;他努力学习科研技术,多次获得奖学金,主动参加各项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项项课题的初步研究; 他积极争取临床见习机会,申请假期赴各大附属医院见习;他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称号,并被评为2010-2011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医学院的院训,也是《大医精诚》里的名句;“聚沪上精英高校之力,行学子回报社会之举”是上海市健康公益类社团联盟的宗旨;“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这是每一个交大人的永恒追求。在董樑身上,这些口号真真实实地被践行,被实现着。相信一步一脚印坚实走来的董樑,一定能够成长为杏林的“栋梁”,国家的“栋梁”。
上一篇:一旦拥有出色的教师队伍,不管外间环境多么的恶劣,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大的
下一篇:高中生留学美国:需要IELTS(雅思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