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到德国定居的华人,大都坚守着很多文化和传统。像那位数十年前与父亲一起到德国的华商,在父亲过世的时候,千方百计把骨灰送回安葬。但是他在德国出生的子女,除了会“念口簧”在家里说几句粤语之外,其他就与德国青少年无异了。很多华人家长会送子女去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读写,但是这改变不了“香蕉人”黄皮白心的实际。
中国留学生所处的又是另外一种状态。留学生的身份让他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胞群体,甚至还能奢侈地细分为“上海组”、“北京组”之类,网上华人论坛“萍聚社区”、“斯图论坛”等等以他们为主力。同声同气相聚的可能性让他们有意无意地避开外界,而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除了学习时不得不接触德国人之外,其余的时间他们都只在华人圈子里相约。留德多年, 可以详细讲述王菲的情史,大段背诵《大话西游》的对白,却不怎么了解德国这周发生的大事。“为什么不多些和本地人交流呢?”“他们太闷了。”“德国人其实很搞笑的。”“哈,德国人搞笑?这是今天最搞笑的笑话!”我知道再说下去,就会有“汉奸”之嫌了。与外界疏离的人,除了几分惰性,更多的是出于处在弱势的敏感。
最愿意也最有机会融入本地社会的,还是那些与德国人结婚的中国人。无论语言还是风俗,都有一座最近的桥梁引导。朋友圈中于是就有了许多当地人,生活的内容也更本土化。但是不管相见言笑气氛多么可人,却逃不出此方与彼方的感觉。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留学预科班英国留学预科,北京大学留学预科,清华大学留学预科,清华学术桥,人民大学留学预科,22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