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在线]70年前,在英国外交部的倡议下,“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诞生了。作为向全世界推广英国文化、教育及科技的机构,“英国文化协会”虽然与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但行政上完全独立,是一个有自己的主席和理事会的非盈利性机构。1943年,它在重庆设立了亚洲的第一家代表处。改革开放之后,“英国文化协会”在北京以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名义开展工作,并在上海、广州和重庆的英国总领事馆设有办公室,推介英伦创意与学习机会。2003年,由“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Think UK活动把安东尼·冈姆雷的“土地”展、Morcheeba的电子音乐、兰伯特舞蹈团、新的家居生活方式带到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引起很大反响。而今年,我们还将通过英国电影展、现代音乐节和当代戏剧,领略到英国文化的别样风采。
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北京的办公室坐落在亮马大厦的4层,其中一部分空间对公众开放,人们可以在这里免费咨询留学英国和其他方面的信息,上网,阅读最新的英国报纸和期刊,了解和参与关于英国的系列活动。4月的一天,本报记者在这里专访了英国文化参赞沙利文Michael O'Sullivan先生。
问:年初结束的Think UK活动,让中国人对英国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您怎么看待这个活动?
答:Think UK涉及英国当代文化、科学、商业、教育等领域,由英国政府和文化协会共同承办。原计划2003年1月开始至10月结束,但是因为SARS的原因,在4月份中断了一段时间,所以直至2004年1月才全部结束。据我们之前在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英国的认识除了教育之外,其他方面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一些误解。所以我们挑选节目时,本着一个宗旨——展现英国的创造力与地域特色,都是既能反映英国现状,又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活动。
活动前后,媒体给予我们大量的关注,如果是做相同数量的广告,可能用上整个活动的预算都不够。400万英镑的经费,有250万来自英国政府,150万来自英国文化协会,剩下的来自公司赞助。我们请来的都是在各自领域享有声誉的艺术家,反响最好的一个展览是安东尼·冈姆雷的作品《土地》,活动很成功,达到了我们预定的目标,人们既认识到当代英国的创造力和地域特色,对英国的兴趣也增加了。毕竟不是一个可以经济指标衡量的商业活动,不过从长远看,我们相信会对英国经济有帮助,目前我们就想培养公众的认同感,我很高兴看到人们真的开始Think UK了。
问:这样的活动今后还会坚持下去吗?今年有什么计划?
答:我们肯定会继续举办增进两国之间理解的交流活动,但是不会再用THINK UK这个名字了,我们把它留在了历史中。我们推广英国文化的理想会继续下去,今年6月我们将举办“英国电影节”,大约15部最新的英国影片在北京、上海上映;国国庆节期间,我们计划举办英国现代音乐节,届时将有几支英国优秀的乐队前来;11月则是英国戏剧的季节,希望我们选择的当代剧团能带来有冲击力的作品。2005年,一个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展也提上了我们的日程。
问:听上去,你们似乎打算成为法国的“竞争对手”?(注:今年是“中法文化年”)
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样——不同的国家在文化影响力方面竞争,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因为我们提供的东西完全不同。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在他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好几个国家的文化影响,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文化方面都很强势,我们也想做到最好,不管怎样,最终受益的是中国人民。人民需要选择,有的人喜欢学英语,有的人喜欢学法语,重要的是你有的选。对我们来说,法国人做得越多,我们越高兴,我不觉得是一种威胁,反而对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和帮助。其实我经常和法国同行聊彼此对工作的想法。每两个月,我就会和欧盟国家的文化代表们一起开会,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和对中国的看法,在最近的会议中,我会告诉他们英国文化协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报告THINK UK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所以我并不真的把别的国家看作是竞争对手。
问:英国文化协会为什么加大在中国推广英国文化的力度?
答:对我们来说,“文化”不单指艺术,它是包括教育、艺术、科学等在内的一个广义的概念,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构成一个社会的理念。近五年来,中国成为英国文化协会重点工作对象之一,是英国文化协会理事会的决定,而英国政府则从资金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我们无条件支持英国政府认定的外交优先国,中国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我们的政府来说,与中国的关系至关重要;
第二,中国作为转型国家,这里的人们对英国文化协会的服务需求相对比其他国家高。年轻人学外语的热情高,渴望了解外国文化,参加各种考试,以完成自身的蜕变。虽然我们不是一个盈利性的机构,但我也喜欢使用“市场”这个词汇,转型国家对于文化交流机构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因为公众对新事物充满兴趣;
第三,英国文化协会的工作重点一直在教育方面,积极推广英国的教育体系。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比起来,中国对国际教育的需求非常大。这几年,许许多多的中国学生走向世界,而且中国的大学也非常希望与国外的大学建立联系,所以中国成了英国文化协会的重点发展项目。
问:英国大学是否做好了准备接待突然增多的中国留学生?
答:英国的大学教育系统非常庞大,目前只有10%的学生来自国外。中国学生在外国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从2年前的10%增长到现在的30%,超过了曾经占第一位的美国学生。不过,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上了大学,还有的去了中学或者预科,发展的轨道是良性的,政府的态度也很积极,英国还有能力容纳更多的外国学生。
因为没有足够的预算,我们很遗憾不能资助成千上万的中国孩子去英国学习。但是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英国也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等着他们去申请,虽然大部分是针对研究生的,而且竞争十分激烈,好在英国的硕士学位的学习一般只需要12个月,所以许多家庭不富裕的人也可以负担。
问:作为文化协会,你们是否会帮助艺术家跨国交流?
答:过去,我们主要是帮助英国的艺术家来中国,通过一个Artists Links项目,英国艺术家可以去国外体验生活、创作。很快我们会在北京与英国的一家文化机构VISITING ARTS合作,他们的工作是鼓励别的国家的艺术家前往英国,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艺术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英国学习、工作。以前我们就曾赞助舞蹈家金星和广东现代舞蹈团去英国的艺术节上演出。
问:去年你们带来了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威尼斯商人》在北京票房不俗,但是更多时候,你们似乎偏向于推介当代英国文化?
答:莎士比亚的确从来不会过时。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人们回忆起英国有多悠久的文化传统,而是告诉他们一个当代的英国。我们的预算有限,不能不停地向人们介绍他们已经了解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人们都知道英国有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却不知道当代英国有获过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有很酷的乐队,去年Morcheeba在中国的演出很成功,今年10月我们会带来几支更具代表性的当代流行乐队。让人感到好笑的是,许多著名的英国乐队都被误以为是美国的乐队。
问:如何保证工作时不与当今的中国年轻人脱节?
答:我们想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玩意儿,也想吸引住他们,所以我们就先得了解中国的年轻人想要什么,不仅是他们今天想要什么,而且还得知道他们下个星期想要什么,有什么他们还不知道,而且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找到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目标并不容易,我们的很多中国雇员与我们的主要受众年龄相仿,他们会帮助我们了些这些事情。而且在中国,我们不仅要与政府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常与许多民间艺术机构合作、交流,以求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经常邀请我们的合作伙伴或者工作人员前往英国参加音乐活动,看话剧,揣摩北京人可能会喜欢哪个节目,而上海人又会喜欢什么。这个夏天,我们就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前往爱丁堡艺术节,观摩当代雕塑和艺术,也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作品并带到中国。 ( 苌苌/文 )
来源:经济观察报
本文章关键词:专家,家解,解答,答英,英国,国留,留学,学:,:英,英国,国怎,怎么,么样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