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圣诞节还完全没有任何意识的年代,小镇里大街上的教堂,是唯一带出这个节日气氛的地方。教堂大门前种有两棵高至屋顶的松柏树,圣诞节一到就挂上七彩的灯泡,晚间开了灯,闪烁得就是大日子的气氛。教堂内也有一棵用白棉花做成的假树,同样的也点缀得闪闪发光。
穷乡僻壤的小地方,难得看到如此华丽、五彩缤纷的装饰,我们村里的人还真扶老拉小跑上街,特为看彩灯去哩。也就因此,我们小地方的人,哪管那树是松是柏,一律通称那种树为圣诞树。
圣诞节的高潮日从前一日就开始,我们这些非教徒乡村孩子哪知道,都是道听途说和误打误撞才懂得。从圣诞节前一晚的子夜开始,“教堂有歌唱(节目)”,有经验的乡村孩子呼朋唤友去看“戏”去了。教堂敞开的落地窗口,就堆满了黑压压我们这些衣裳褴褛孩子(其实也夹着一些大人)的头。直到老大了,有点认识,才知道原来那就是人家的子夜弥撒。我们还真当“戏”来看呢。真是搞笑。这样守了老半夜,“戏”还未看完,第二天早早又去教堂守候了,因为知道他们“拜完神”,会派糖果!
你知道,我们那些乡村父母没什么好怕,最怕就是自己的孩子入了教,因为怕从此“死了都吃不到他们一柱香”。所以看归看(凑热闹),吃糖果也不要紧,万一叫进教堂时,千万可不能进去呵!
其实,我爱煞了那教堂的歌咏声,对那些每星期穿戴整齐手抱圣经上教堂做礼拜的人,更是羡慕万千,觉得他们都超有修养和“高档”。在高中时期和到美国初期,也都曾加入这些宗教团体。不知是父母的“教诲”根深蒂固,抑或自己对宗教多有存疑,反正是最终都没能成为教徒。
圣诞节,留给我唯一深刻印象的,大概就只有做小孩时这些记忆。虽然无关痛痒,但我依然爱煞那歌咏声和那气氛,那似乎是种人世的升平与和谐的感觉。祝大家圣诞快乐。(来源: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作者:山离)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