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6月23日,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12月26日,首批访问学者在中美建交前夕起程赴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事件,成为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寻访了多位当年的亲历者,他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邓小平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
1978年6月,“文革”结束不到两年,中国百废待兴。人们的思想还受着“左”的束缚,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刚刚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令人惊喜。
这一指示是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作出的,地点是中南海。当时在场的四位老同志如今都已过世,时任教育部外事局副局长的李琼对记者回顾了她了解的情况。
“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听了小平同志的指示,回来以后很快就向我们作了传达。”李琼说,“看得出来,蒋部长当时很兴奋,因为小平同志的决心魄力非常大,我们听了也很兴奋。”
今年87岁的李琼清楚记得,邓小平这样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这是5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时高考刚恢复半年,全国大学里的本科生都还很少,小平同志却对留学生问题如此大刀阔斧,确实令人振奋。”李琼说。
她回忆道,邓小平当时说,现在我们迈的步子太小,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一方面要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
李琼认为,当时,确立改革开放路线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而邓小平关于扩大增派留学人员的指示已经充分体现了“开放”的思想。她印象特别深的是邓小平关于留学生管理的指示:留学生管理方法也要注意,不要那么死。留学生可以住在学校,也可以住在外国朋友的家里。暑假还可以让他们回来一下,了解国内情况。
“当时我们在留学生管理问题上还有些害怕,担心叛逃一个不好交待。”她说,“小平同志认为,不能把留学生圈起来,要放开手,让他们接触派往国的社会和群众。留学生不能光学习科技知识,还要广泛了解国外经济社会状况。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好的,个别人出一点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
这体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博大胸襟。邓小平作出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并非突然。“四人帮”垮台后,邓小平复出,他首先抓的是科教。他认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本原理。
“小平同志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纠正了\"文革\"错误。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也体现了这一点。”李琼说,“\"文革\"十年耽误了整整一代人,人们都想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小平同志的指示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邓小平作出指示后,教育部不到20天就拿出了《关于加[FS:PAGE]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对出国留学的各种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划。
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开启了中国留学史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发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潮。
中美13天艰苦谈判打通留学之路
打通出国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78年,中、美两国曾就这一问题展开过一轮艰苦的谈判。
今年68岁的中国驻加拿大渥太华总领事馆原教育参赞郭仪清是当年谈判的参加者。她回忆说,中央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决定后,随即派出了一个访美代表团,主要目的是落实1978至1979学年中美互派留学生的方案,争取把中方留学生进入的学校、专业、人数基本定下来,对有关派遣的政策性或具体问题达成协议。
“当时中美关系还处在互派联络处的阶段,这个\"中国教育代表团\"便以民间面貌出现。团长是周培源,用中国科协代主席、北京大学校长名义。顾问由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李琦担任,用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名义。代表团于1978年10月11日抵达华盛顿,从12日起正式谈判。”郭仪\0
本文章关键词:30,0年,年1,12,21,1万,万人,人中,中国,国涌,涌起,起史,史上,上最,最大,大留,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