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下的英国人还未曾在自己家门口见到过这么多雪。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说,英国有所学校的50个学生课间在操场的雪里玩耍,上课铃响后拒绝及时回教室,结果被校长以旷课罪名判了三天停课处分。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位校长太不近人情了。孩子们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享受享受有什么不好?这种难得的生活体验难道没有价值?我就不信少上一节课,乃至一天的课,日后补不回来。
现在想想,我还是坚守这种看法。
问题严重
不过,旷课在英国确实是个严重问题,校长老师感到有压力,要拉下脸来认真对付,也可以原谅。
去年,英国每天都有63,000个学生旷课。一年下来,有23万学生耽误了20%以上的课,从而被划为旷课的“惯犯”。
英国政府对此严肃看待,并在2000年立法,规定家长不阻止孩子旷课的话就是违法行为,可判刑三个月,或被处以罚款。
家长判刑
2003年有3,295家长被判刑,到2006年判刑人数增加到4,771人。这几年间他们当中总共有71名家长遭到监禁。
逃学问题在英国是严重问题,但是否也可以视为学习过程?
尽管如此,旷课问题年复一年还是变得更为严重。何以如此,教育界和社会其他领域都有各种各样的评说。
旷课耽误学习,让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对未来的生活无益,这类道理凡是家长、老师大都能讲出许多。
悖论
不过,在最新一期《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里,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提出了一种悖论。
他说,旷课自然比上课愉快,而我们发现做什么事情让我们愉快,做什么事情相比之下又可能更愉快,乃是青少年时期所要学到的新知识。
在此过程中,我们逐渐理会到,让我们愉快的事情多种多样,而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吸取教训
“你背叛了自己,让自己感到失望的时候,你实际上就是对什么能让你愉快满足做了错误的判断。换言之,这让你对什么才是愉快取得了更全面的认识。”
菲利普斯举例说,使用毒品,或者跟朋友说谎,你都可能以为会给你带来满足,可结果并非如此。
然而,正是因为你背叛了自己,验证了自己行为的结果,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新认识。
这就是说,你只有做了坏事,背叛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想做、能做什么样的好事。
家长老师的矛盾境地
他说,这让照看青少年的成人处于一种矛盾境地,一方面希望孩子有不良行为以便他们能从中学习,但同时又要尽力阻止他们的不良行为。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虽然语言通俗但往往探索相当复杂的社会和哲理问题。
要想兼顾这种矛盾的要求,成年人自己也得有逃学旷课的思想。
“他们必须坚信,旷课逃学是好事,规定限制也是好事。”
乐在其中
你若觉得这样的道理听起来自相矛盾,菲利普斯的回应是,恰恰理应如此。
他引述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在他《笔记本》(Notebooks)中的一段话来帮助你调整思维方式。
“世间最美好不过的事情,便是两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同时存在,而它们两者又都是好的。”
旷课思想
在菲利普斯说来,有“旷课思想”(truant mind)的人认为,矛盾冲突绝对不是问题,而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在这时候,“旷课思想”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维持冲突的活力。
“这就意味说,只有成年人有做成年人的自由,青少年才能有做青少年的自由。倘若其中一方非要化解冲突:如果允许青少年随心所欲,或者成年人非要逼迫他们生活在不容争辩的法规当中,便会出现真正的问题。”
从事青少年心理治疗的菲利普斯说,就此而言,为青少年提供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制造问题,或者说澄清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 |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学视,视点,点:,:英,英国,国学,学生,生旷,旷课,课有,有理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