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吴慧冬Ken》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个把月前,正处在世界人民因猪流感来袭的惶惶不可终日里,我飞到了英国开始为期近四个月的访学历程。也许是蒙上天恩宠,刚从伦敦大都市辗转到牛津小镇不久,我便中招了,还好,并非猪流感,但更让我“惊悚”的是,曾是牛津大学的医学教授说,“他也不确定这是什么病。”。并热情的招来了他的实习生,共同研究我这个特殊病例。“你不介意吧?我之前确实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病例。我想研究一下。”一句话,说得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好歹猪流感还有个H1N1的学名呢,我这个病,竟连个名字都没有。好在一切只是虚惊一场,医生常规的开药,我没心没肺的继续工作,不几日,痊愈了。所以,我前面才说,这或许是上天给的特别的礼物,目的就是要让我在英国看一回医生,多一份经历。

话说那一日日间的和牛津大学的校领导的会谈在下午4点左右结束了,新闻处负责人Clare邀请我去各处参观一下,我婉拒了。因为单是在白天会谈之时,身上已经开始“奇样难忍”,我暗暗想,我宁可挨上几刀,也不要痒成这个样子——一般的痒,可以用手去抓,但是因为在白天会谈的时候,几方都是着正装出席,我怎么好意思在那个正式场合公开抓痒呢,没辙!“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不列颠的形象,挨着吧。”——我极力阿Q着自己。

“这英国的医院在哪呢?”我和助理站在十字路口正徘徊呢,迎面走来一位朴实的中国同学。
“同学,请问医院在哪呢?”
——“你们是找医院hospital,还是找诊所?”
“有区别吗?”
——“嗯。是的。这和中国不太一样。在这里,hospital一般是指比较正规的大型的医院,就像我们在中国见到的一般意义上的医院。但是诊所就相对小很多,这里的人,特别是小病,一般不会选择hospitail,而是选择诊所解决问题。英国人也有专属的家庭医生。”
“那,诊所在哪?”
——“就在你们身后。”
“不会吧。这看上去,和民宅丝毫没有区别。”
——“医生都是很正规的医生。不过,确实从这里看上去,和民宅没有大区别。你们进去问问看吧。再晚就下班了,没准现在就下班了。”
大家注意啊!此时英国当地时间是下午4点半。
果真,连着敲了两家诊所的门都友好的告诉我们,“我们下班了。”

直到,敲开了第三家,我好说歹说,说我是国际友人,说我是牛津大学特地邀请过来的学者,并且现在很难受……他们这才答应试试看,给医生打手提电话,如果他没走远的话,可以回来治病。
苍天啊!大地啊!想念我的24小时都能治病的救死扶伤的祖国的医院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