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受外来语的影响日益增多。日常用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语,汉英夹杂也日益增多。
汉英夹杂越来越多
曾在英国留学3年的马丁,现在在某银行工作。他说:“我在说话时就存在中英文掺杂现象,特别是刚回国的时候,倒也不是为了显摆,只是说英语已成习惯,一时难以完全改变过来。”
马丁的问题不是个例。海归作为一个受外国文化影响较大的群体,在语言上也势必会受到留学国的影响。在国外,他们需要用外语进行交流,归国后要马上回归到母语环境,很可能会在思维和习惯上出现不适应。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教授高金萍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她认为海归在回国后,从外语回归到汉语需要一个过渡期。“在国外,华裔朋友交谈中都是中英文夹杂,大家都习惯了。刚回国时,有些词语一时找不到对应的中文,就直接用英语表达了。”高金萍说道。
书面语要重规范
大部分海归都认为,私人或小群体的口语交流要以方便为主。因为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国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说话时偶尔出现汉英夹杂也可以理解。马丁认为,口语中的中英文掺杂,只要不影响表达和交流,也可以接受。
“语言就是交际工具,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中英文夹杂使用,只要能达到交流目的,也无可厚非。”高金萍认同口语以方便为主,但她认为在正式出版物及大众传媒中出现汉英夹杂,会影响青少年对汉语的正确认识,长此以往,会影响汉语的纯洁,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瑞士分会会长端木美也认为,大众传媒中出现汉英夹杂,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应该引起关注。
维护汉语纯洁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与国际接轨就是与英语接轨,而不注意保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
据端木美介绍,法国在1992年把“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列入法国宪法,此后法国又出台了新的法规,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等。
高金萍也注意到,美国对于那些英语中确实没有对应词语的事物,就直接用英语音译,如“toufu”(豆腐)等。
随着汉英夹杂现象越来越多,国内各界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传播媒介,它也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端木美认为,维护汉语的纯洁,需要民众、传媒等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