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导航,只能按图索骥。经塞图巴尔、法鲁,到达塞维利亚已是深夜,找到一个公园过了一宿,第二天再经加的斯,11月27日下午三点到达塔里法。
这里就是欧洲大陆的最南端,离非洲最近的地方。气温也骤然升到了20摄氏度以上,阳光普照,穿着汗衫仍不断地冒汗。
塔里法是欧洲大陆最南端的一个集镇,不大,但好像很古老,起伏的街巷仅容一辆车勉强经过,我一路向海边找去,迎面先是棕榈树、各种颜色的花,以及仙人掌等热带植物。很快看到海了,是地中海,还是大西洋?我分不清楚,因为这里正是它们的接合处。而穿过海洋,我一眼就看到了对岸的青山。
啊,非洲!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海边有几辆车,下来几位钓鱼的黑人朋友,我指着对面的青山向他们打听:“那里是非洲吗?”
“是非洲,摩洛哥!”他们肯定、兴奋地说,看到中国来的车辆,不禁树起了大拇指,还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也许是赞语吧。
“马格里布!”我不禁叫道,据说公元682年,一支阿拉伯帝国大军西征北非,进军到摩洛哥西部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西洋,远征军统帅高声叫道:“马格里布。”意思是最西的土地,落日的地方。阿拉伯人以为已经到世界西边的尽头,于是在这里停下了脚步。
我也不得已要在这里却步,虽然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我却无法买到一张船票,只让目光抵达非洲的青山。
《非洲的青山》是海明威的一本“绝对真实的”书,描写了作者在非洲深山老林里打猎经过。我辈自然没有海明威般的气概,在非洲丛林中与凶狠的狮子斗智斗勇,但去看看非洲的青山,则并不能算是奢望。
自从2001年央视播出《走进非洲》开始,我就开始筹备、渴望有一天能走进非洲,去看看非洲的青山、撒哈拉大沙漠,尤其是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雪,不想我的“波音号”还是停在了非洲的门外,可望而不可及!
不过,能看到非洲也总算是一个安慰。脚下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惊涛拍岸,岸边的小山下竟有几间房子,住在这个地方,面对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该是十分畅意吧,我不禁又想起了海子的“我有一间房子面朝大海”,而同时又面对青山,而且是隔洋的青山,恐怕绝无仅有罢!但房子已年久失修,上了锁,人去楼空。不过,房子后面的树丛中却关着一匹白马,还有一些鸡鸭不时探出头来,望着非洲的青山在咯咯地叫着,分明是有人家居住的。我猜想也许是一家渔民,出海打鱼去了。
从这地方望过去,非洲的青山简直近在咫尺,就像我在家乡家门口看到的万松山一样。每隔半个小时,准会有一辆非洲来的船只缓缓驶近。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地中海,没有一丝杂质,透过欧洲的花丛满含的是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如此美景在这个地球上恐怕也绝无仅有!站在更高处,则还能看到非洲青山中的房舍,那已是我陌生的非洲阿拉伯的居民了。
我必须要在两天后赶到巴塞罗那,还有1400多公里的路程,已无缘在此面向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住上一宿。依依不舍中回望非洲的青山,忽见断墙残壁上蜷缩着一只小鸟,也扭过头去,痴痴地望着非洲。也许它从非洲飞越地中海过来,回望故乡久久不忍离去;也许它像我一样不远万里飞过千山万水,来这里看望非洲。我就像这只痴情的鸟儿,然而,它比我幸运多了,它只要一振翅就可以越过海洋,鸟儿们没有国籍,也没有护照,更不用签证,来去自由,令人羡慕。
这边西班牙的山上,满眼风力发电车,想必这里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沐浴着黄昏时的夕阳,“波音号”伴随风车赶往西班牙的另一个城市马拉加。
自8月15日在俄罗斯的叶卡婕琳堡踏上欧洲,三个多月,从陆地的北角,到最西角,再到最南端,我有幸在欧洲的大地上纵横驰骋三万余公里,有欣慰,也有遗憾,这就是旅行,也许可以说,这就是人生。走过,看过,感觉过,留一点遗憾给下一次作借口吧,虽然我并不知道今生是否还有机会踏上非洲,尤其是驾驶着“波音号”,也许错过的将是永远!(温州侨网/金锦潘)
![]() |
本文章关键词:遥望,望非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