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骏(最后者)和他的外国同学去滑雪,他说中国留学生主动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和学习同样重要。
经过两年的紧张学习和持续一个月的高强度考试,广州男生俞骏接到了一张足以令他骄傲的成绩单:他不仅被法国最顶尖的高校之一——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录取,而且在该校2008年招收的所有国际学生中名列第一!如今正值暑假,俞骏回到广州的家中休息;与此同时,又有大批高中生即将踏上留学之路。作为“先行者”,有什么经验可以同“准留学生”们分享?俞骏总结:“不要以为国外的功课很轻松、考试很简单,也千万别低估外国学生的实力。中国留学生更应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习,并且持之以恒。主动交流、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也同样重要。”
2006年夏天,俞骏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法国政府在华举办的“50名中国学生就读法国理科预科班”教育项目,赴法留学。按照项目安排,他先进入里昂的公园中学上理科预科班,两年后参加大学校(Grande Ecole)的考试。与普通大学不同,“大学校”是法国教育体系金字塔的尖端,最好的几所大学校平均录取率只有3%-4%,可谓优中选优。3年学习合格后,学生将获得硕士学位和工程师证书。
六场笔试加七场面试
“洋高考”活似马拉松
“我整整考了一个月的试,到最后都麻木了!”俞骏笑言,从这个角度来讲,“洋高考”比国内的高考要累人得多。从4月23日-5月底,俞骏先后参加了4个大学校系统的考试。“与国内统一高考不同,法国有的大学校是几校联考,有的大学校是单考。学生可以参加多个考试,成绩出来再决定去哪间学校就读。”就拿他选择的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为例,该校的笔试从5月7日持续到5月13日,共考了6门,每场考试的时间为3-4个小时。“试卷富有挑战性,很多考生都做不完。”俞骏回忆,他每场考试的答题内容都写满十几张A4纸的正反面。
笔试通过后,学生们必须参加口试,与学校的教授一对一面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口试包括两场数学、一场物理、一场英语、一场法语、一场体育和一场科学材料分析。”在1小时里,考官会连珠炮似的抛出一连串问题。理科科目如数学、物理主要是口头解题,文科则是对考官给出的话题和文章进行分析及评论。有意思的是,口试成绩好坏以及最后是否获得录取,并不是看答对了几道题。“我就知道有人口试中一道题都没解出来,也被录取了;但有人做出了几道题却没考上。”
“就我的感觉,考官更看重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表现出自己在两年预科班期间学到的东西。”在“马拉松”式的考试结束后,俞骏收获了甜美的果实: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今年录取的35名国际学生中,他排名第一。[FS:PAGE]
法国预科班每周考试
课程紧张不容松懈
“总算松了一口气!”俞骏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他的神经一直都绷得紧紧的。高三毕业时,他已经获得了北京大学保送生的资格,但为了“挑战自己”还是远赴法兰西。“思想上压力是挺大的。对法国不了解、法语不熟练,万一考不上大学校就没有文凭,以后怎么办?”
事实上,预科班课程的紧凑程度与中国的高三差不多。“比如第一年,周一到周五平均要上30个小时的课,每周六用来考试。周日休息,但还有大量功课要完成。”与中国的学校分“快慢班”相似,法国预科班每周的考试成绩都被记录在册,最后的平均成绩将决定学生在第二学年是否能进入较好的班级。俞骏最忙碌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早上8时~12时上课,中午1时~2时是模拟口试,下午2时~6时接着上课,晚上还有一场模拟口试,“气都喘不过来”。
尽管如此,但中国学生到法国的第一年,在学习上依然占有优势。“第一次考试,几乎每个班的第一名都是中国留学生。因为那些内容我们在高中就已经学过了。”利用这段时间“恶补”法语、融入同学圈子非常重要。俞骏认为,越是闷头学习或窝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差;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学习效率,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到了第二年,中国学生的优势受到强劲挑战。“能进预科班的法国学生都很优秀,而且他们对本国教育体系适应程度更高,再加上个人努力,法国同学都赶了上来。”据了解,2008年法国约有15000名应届预科班学生考大学校,而巴黎高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等顶尖学校却只招收300-400名新生,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我们只能更加刻苦。”俞骏回忆,他几乎每个周日都埋首在堆积如山的作业中。“太多了!以至于老师布置的时候,根本就不指望学生做完;而大部分法国同学也不会强求做完。但中国学生都会尽全力完成作业。”[FS:PAGE]
法国生强调“自由”
中国生更富条理
在预科班学习的两年中,俞骏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在评试卷时,给法国学生的
![]() |
本文章关键词:广州,州学,学子,子赴,赴法,法国,国参,参加,加“,“洋,洋高,高考,考”,”被,被顶,顶尖,尖大,大学,学录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