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节团聚时
胡永霞 (寄自瑞典)
光阴荏苒,桃符更新。不知不觉中,鼠年春节悄然走来。
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欢庆的重大传统佳节,尤其对于海外游子来说,纵然人在他乡,但是与故土与中华传统文化总有一种难以割舍又挥之不去的情结在维系,春节便是其重要的纽带之一。在游子们的心目中,那些名目繁多、花样奇特的洋节日,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代中国春节之位置的。
事实正是如此。中国人不论人在哪里,去向何方,工作再忙,事情再多,时间再紧,也会以各种方式庆祝春节这个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的传统节日。生活在瑞典维市的学者学人、华侨华人,每年春节都习惯组织起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举办辞旧迎新晚会,共品传统文化盛宴,同享新春佳节浓情。鼠年春节也不例外。为了将鼠年的春节晚会办得有声有色,协会理事会提前两个月就开始了晚会的筹划工作。
晚会于2月9日举行。游子们满怀思乡念亲的浓浓深情,身着节日盛装,以友情代亲情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晚会期间,大家如同兄弟姐妹般,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包饺子,一起自娱自乐,一起放声高歌,聚会大厅自始至终沉浸在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中国年味氛围之中。包饺子的一幕更是展示了传统的文化气息,浓浓的中国年味,场面尤为动人。大家不论相识与不相识都踊跃参与,争相动手,亲自体验传统节日的生活情趣,切身感受中华年文化的诱人魅力,一任思亲念家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彰显和释放。
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不只是在国内传承和发扬,在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坚守。众多的海外游子任凭浪迹天涯海角,那种深植于心的中华文化之根牵连着、影响着和感召着自己。例如每逢新春佳节或中秋节,游子们会感到一种脉脉的温情在涌动,一种浓浓的乡恋被唤起。[FS:PAGE]
过年
项佳谷 (寄自奥地利维也纳)
“快点,不然我们不等你了!”
小伙伴在外面大声地招呼着,妈妈手上的针线还连着我的衣服,我拧着脖子对着窗外喊道:“马上就来啦!”妈妈怎么这么慢,我急得直跺脚。
一脚踩了个空,原来是一场梦。通常在我的梦里,人物、场景是虚幻不清的,可是这个场景却是那么的真切,因为它实在是我经历了多少次的事情。在海外生活了这么多年,开始的年头里挺喜欢这里的圣诞节和复活节,呆的时间越长越是怀念家乡的春节。
想起小时候,每年过年,妈妈都要给我们姊妹3个每人做一件新衣服,妈妈每周工作6天,星期天要打扫卫生,还要缝缝补补,那会儿的衣服怎么那么爱破?!真不知道她用什么时间做新衣服。多少个大年三十,吃完了年夜饭,我们都上床睡觉了,妈妈还在灯下给我们做新衣服。大年初一醒来第一件事,就要看看床头有没有新衣服。许多次,衣服是做好了,可是扣子没来得及钉,妈妈做了大半夜衣服,累得眼睛也睁不开了。于是就出现了上面那样的梦境。记得好多次,都是初一早上先用线暂时缝上,晚上再钉扣子。
年初一一大早,小孩们就要穿着新衣服成群结队,在院子里从这家串到那家地去拜年,说是去拜年,实际上就是去搜罗吃的,花生、瓜子、花生糖、炒米糖、水果糖……有的人家还给上海带来的奶油糖呢。这会儿,就要看谁的口袋大了。每次年前我都不忘了央告妈妈,新衣服口袋要做大一点,妈妈好像总也记不得,我的衣服口袋总是比别人小。现在想想,可能别的小伙伴也是这么想的。
听说国内现在年味淡了,这一方面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要到过年才能吃好的穿好的,可是另一方面,又让人觉得有点遗憾。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文化,是民族情感的一个载体。就像国外的圣诞节、复活节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期盼、乐趣和遐想一样,春节对中国的孩子甚至对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愿鼠年春节多一些年味。
2008年春节在大洋彼岸过
谷世强 (寄自美国费城)
定居美国十多年,我曾几次在家乡天津与父母家人过春节,放鞭炮、包饺子、看春节晚会、与兄嫂举杯给父母拜年祝寿的感觉真好,真难忘!
虽然现在美国飞北京的航班不少,“常回家看看”越来越方便,但鼠年春节我们在大洋彼岸过。春节我们无法回国与家人团聚,这里的华人同胞有条件的都会聚集一堂在异国它乡欢庆传统佳节。[FS:PAGE]
我太太所在的费城郊外华人基督教会有许多学习小组,每逢“圣诞节”、“春节”等就会在小组某个成员家聚餐。鼠年春节在我家过,我太太在与她们学习小组的“女士一族”们商量谁和面、谁带三鲜馅、谁还会擀饺子皮等“细节”。是啊,十多家,几十口子人光靠我们家准备的三鲜馅手包水饺当然不够。通常,来聚餐的各家各户都会带来自己家的拿手菜,从凉拌菜到自己现烤的蛋糕都有,还有烤年糕嘞。
在异乡的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老家是北京的、内蒙古的、江苏的、河北的、河南的什么地方都有。在我家聚餐迎新春,我
![]() |
本文章关键词:海外,外学,学子,子述,述说,说异,异国,国过,过春,春节,节的,的别,别样,样心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