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示兴趣的孩子不少,但是真正落实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因为这些孩子都被定义为有危险的行为倾向,他们缺乏自觉性和勤奋精神;不过,在我的一再鼓动、辅导下,已经有些不反感写作的孩子拿起了笔,开始了他们全新的尝试。
另外,我还从我们为孩子组织的活动中选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登载在这里。虽然孩子们的作品很稚嫩,不过大家还是可以从中间接地了解一些美国式的教育方式、美国课后干预项目是怎样操作的,以及美国黑人区孩子真实的心灵世界。
我这次选了五篇作品。第一篇是一个叫Michael 的孩子写的日记。其中,他提到了我为他们跳新疆舞,我先生曾为他们表演太极和一个14岁少年为他们捐赠学习用品一事。其余几篇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Design my Mentor(设计我的课外辅导员),选自我们项目里的一次课堂活动。
关于Mentor需要给大家交待一下相关背景。Mentor就是“课外辅导员”的意思,其实是志愿行动。在我们历时两个月的项目结束后,大部分孩子将得到Mentor,这些从社会中招募得志愿者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跟孩子会晤20次,每次最少一个小时,或带他们去电影院,或去餐馆、图书馆等孩子们从来没去过的地方,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教给他们一些公共场所的礼仪,也让他们有机会感受一下来自主流社会的生活。——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有Mentor,但是Mentor从来不能满足所需,所以表现好的孩子将优先得到Mentor。
第二幅作品的作者是Makavla,她在她的作品中写道:“我希望我的Mentor友好、和善,并且值得信任。”
Amber画了两幅画,在第一幅画的心形图案上写下了一句话:“I feel loved.”(她写错了一个单词,其中,fill应为feel),意思是“我感受到被爱”,她还为这句话加了注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人彼此相爱。”在Amber 的第二幅作品里,她做了自我介绍和对Mentor的期待:我叫Amber,我是个可爱的女孩,今年九岁。我喜欢购物。我以前从来没有过Mentor。
最后是Marc的作品,他则用卡片加文字的方式描述了理想的Mentor形象:他(她)喜欢玩游戏,喜欢笑,喜欢做饭,听音乐,踢足球,并且善于聆听。——总之,他(她)是一个对我有帮助的人。(作者:雅清,系原新疆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