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德国华人在慕尼黑一家眼镜店发现辱华橱窗。
这个独立的橱窗竖立在德国著名的克拉斯眼镜店前。橱窗的上方挂着3条五颜六色的彩旗。彩旗下挂着由带刺铁丝做成的五环,一边还有一幅克拉斯眼镜的广告。五环下则是一具黑色的木质棺材。在棺材的一侧,还用白纸黑字写着“Made in china”,棺材的旁边还散落着一些纸钱。 undefined undefined
辱华橱窗引起了在德华人的愤慨。在德国中文网、德国热线的华人网络论坛上有很多关于辱华橱窗的讨论。来自慕尼黑的王先生认为,眼镜店表面上是借奥运做宣传,实际上是在侮辱中国,抵制奥运。
偏见根深蒂固
偏见的发散效应不容小视。辱华橱窗所在的眼镜店,处于地铁站出口的闹市区,一些不明真相的德国人很容易对北京奥运产生不好的印象。
而德国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就是媒体。相当一部分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极为落后有限,他们甚至认为中国没有电视机和麦当劳。当德国媒体造谣说“中国政府决定在奥运期间不让德国留学生呆在北京,全体轰走”时,一些相信谣言的德国人坐不住了:“有这事吗?我想在北京多待几天怎么办?”
媒体的歪曲报道令当地华人很愤怒。德国《明镜周刊》近期的一个图片说明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块写有中文“爱护家园,构建和谐”的指示牌,被《明镜周刊》翻译得驴唇不对马嘴:“这里没有参观访问者,中国封锁了西部各省的许多寺院,不许人们前往。这是为了阻止更多的抗议活动。”
机智有理反击
面对偏见和“妖魔化”,在德华人或者诉诸法律,或者进行合法游行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德国生活的华人莱茵结合自己的经历撰文进行反击:
大概是从去年年初起,德国超市里的牛奶涨了价。德国媒体真有“才”,竟然说中国人把牛奶都买走了,造成了价格上涨。一时间“民怨沸腾”,连一些挺有学问的德国朋友也加入了声讨中国人的行列,见到我就抱怨。
对此,我只说:第一,买卖自由,你们可以不把牛奶卖给中国人,中国人自然会去丹麦、法国、荷兰购买。第二,如果全体中国人都喝德国的奶,那么,即使莱茵河变成“奶河”,恐怕也供不应求。我这么一说,德国朋友就不吱声了。
很多欧洲人一边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一边不停地抱怨:“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好,全是垃圾。”
我说:“是呀,是呀。我也纳闷,这种1欧元的裤衩、两欧元的胸罩,我们中国人都不买了,怎么到你们德国还疯抢呢?好东西有的是,比如美国的‘维多利亚的秘密’,一个胸罩300欧元,镶钻的3万欧元,没人拦着你们去买啊。我们中国不是没有好东西,就看你舍不舍得买了,比如索斯比拍卖的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碗,一个就换你们一座城堡……”
还有一件事让我很恼火。咱中国人想买奥运会开幕式的票,又是抽签又是摇号的,一个德国朋友却问我:“最近发生的事让我很担心奥运会期间的安全问题。我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是去还是不去啊?”
我说:“不安全,还是别去了。把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转让给我吧,我要回国还要买机票,你就半价卖给我吧。”等我第二天打电话向此人要票时,对方却说:“要去的,还是要去的。”您瞧,不让他来,他倒哭着喊着要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