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留学生活 > 海外生活

和你说说在新加坡的“老王和王老”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来自中国的新移民阿寒,要写一篇访问我的文章,写好后交给我看,我第一个感觉是,文内“王老王老”用得太多,我习惯人家称我“老王”,多亲切,听起来十分舒服。第一次被人叫着“王老”,而且是在一篇将有很多人看到的文章里,觉得很不习惯。

  “老王”和“王老”,在我的感觉上,那个“老”字,一在姓之前,一在姓之后,但区别可大。在姓之前的“老”字,如“老王”,“老李”等等,从青年到老年都可叫,没有年龄之分。但,“老字”放在姓之后,如“王老”,“李老”等等,受之者似乎是德高望重的年长人士,如已故的中国大作家巴金人称巴老,沈从文叫沈老,冯友兰为冯老,中国电影事业开拓者夏衍叫夏老等等。

  去年病故的香港著名写词人陈蝶衣,人称蝶老,我每次和他通信,都以“蝶老”称呼,他年轻时在上海,也没有人叫过他“蝶老”,这些老啊老的称呼,是他们晚年时才被叫的。

  我再想到中国近十多二十年那些出名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北岛、王朔等,好像也没有听到有人叫他们莫老、贾老的。但再过二三十年,他们七老八十了,这些什么老什么老的称呼便会出现在他们身上了。

  于是,我告诉阿寒,在新加坡,写访问人家的文章,不管年纪多大,通常都是直写名字,很少见到什么老什么老的称呼。你就直写我的名字好了,“王老”的称呼,等我七老八十再叫吧。

  他说,人家叫你“王老”,是对你特别的尊重,“老王”是一般的称呼,如老李、老张、老赵等等,只是普通朋友,没有什么特别。在中国。很多德高望重的人物,都是用“老”字来作称谓的后缀语。

  我说,那是中国,这里是新加坡,阿寒懂得入乡随俗,“OK”一声,马上把他那篇访问我的文章,删掉所有的“王老”,改以我的名字。两周后文章在刊物上出现,文笔流畅,文内见不到半个“王老”,我连声对他感谢。



  

上一篇: 在挪威老人院的护士生活
下一篇:剑桥物理学博士如何找到银行工作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2号 电话:03733515338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