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日本遣隋使赴长安1400周年,中日两国都举办了很多文化和艺术交流活动。出身西安的张大顺来日15年,秉承“钟鼎石鼓之乡”、“关中金石之府”的文化熏陶和滋养,在日本创出了一番金石新天地。今年9月,张大顺曾率中日两国的书画印同道,专程赴西安举办交流展。许多日本友人获得“平成书艺遣隋使”的称号,甚感光荣。本次东京展,就是西安交流展的在日汇报展。
张大顺来日15年,无一日不在刀笔上用功,辅以从小习得的文字学功底,终于创出了独具面目的书道风格。张大顺擅长石鼓文、金文、木简文等古代文字,尤以甲骨文称雄日本。有识者评论了张大顺“身居东瀛,凭借自己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多年来对汉语古文字潜心研究,秉持继承前贤而敢于超越的精神,以提高、发展、升华古文字审美艺术为使命,寻根求源,追本索真,把尊重前人、时贤的阐发和个人独特个性的张扬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有现代理念的用古代文字进行表现的新形式,点燃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艺术亮点,为日本书坛带来了一股不断进取变革的华夏书法之风。”
据张大顺介绍,日本人学习汉字,接受中国文化,得力于公元五世纪百济王仁携带孔子《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来日,献给应神天皇。《论语》和《千字文》堪为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的开端,张大顺也于此用功最勤。
迄今,日本木耳社出版了张大顺的古代文字千字文系列:《石鼓文千字文》、《金文千字文》、《木简千字文》、《甲骨文千字文》,大受欢迎。由二玄社推出的张大顺手书《甲骨文古语名句》,更是兼具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
张大师表示,甲骨文诞生于3000多年前,其所显示的创生期的文字造型美与自由表现力,对今人充满吸引力,如今不仅书道界热衷甲骨文,造型设计领域也乐此不疲。张大顺认为甲骨文热潮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更坚信21世纪会成为古文字表现的开花时代。张大顺也在这种自信和希望中找到了作为一名书法艺术家的生存价值。
在交流展开幕的12月19日的凌晨,张大顺兴之所致,用甲骨文书写了《兰亭集序》,为交流展添了新话题。在完成《千字文》系列之后,张大师又将《论语》作为下一步创作的中心课题,欲以笔、墨、刀、简,掀起“东瀛滔天浪”。
张大顺名列日本顺天出版推出的《世界艺术家辞典》,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他被视为“甲骨文字书艺表现第一人”,并以假名雅印研究者的身份活跃在日本各地的展览会、讲习会、书艺表演和创作中。
张大顺说:我从小生长在西安,古都文化滋养了我。在日本想成事,要靠中国文化;我能走到今天,也靠中国文化。
张大顺的艺术野心是把“终南新风”引入东瀛,在书道界创造出“张大师即甲骨文”的共识和共鸣。为此,张大师“不做凑热闹之人”,时时潜心,日日用功,最终希望靠作品本身的力量来说话。(杨文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