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州是德国最小的一个州,面积仅400多平方公里。在此居住的华人只有100多人,大都是从台湾、印尼到当地开餐馆的,留学生极少。
对初到德国的新留学生来说,首先要到语言班学习一年至一年半,然后参加一个叫PVDS的考试,才可以进德国大学读书。
都说打工是留学生的“必修课”,我自然也不例外。为解决生存问题,刚进语言学习班不久,我就开始找兼职。
我先是找到附近的一家医院,可他们一看我是学生签证,头一摇就把我“请”出了门。如果说这是我碰的第一个“钉子”的话,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多的“白眼”。
德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死板”的,办事死抠条文。当地规定,留学生只能在假日打工,至于当医生,没有卫生机构批准绝对不允许。
就在我茫然无措时,偶然遇到一位曾在西北很有些名气的艺人。她对我说:“不论你在中国有多‘高贵’,到了外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要想生存,只能像我一样,先去餐馆打杂、洗碗刷盘子。”
我按照她说的,几经周折找到一家德国人开的餐馆,干起洗碗、端盘子的杂活。
活虽然很累,但咬牙还能顶得住,最受不了的是自尊心受到折磨。回想在中国当医生,那是何等受人尊重,如今却落得要看人脸色行事。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卖力干活,老板却在第三天收工时付给我100马克,把我辞退了,理由很简单,说我德语不行。
他说的倒也是事实,尽管我在中国学过德语,可到了德国才发现,我说的德国人听不懂,德国人说的我也听不懂。
许多留学生说,他们刚到德国时都曾有过这样的遭遇,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转眼到了圣诞节前夕。我在不莱梅生活还不到两个月却赶上了外国人最热闹的两个节日:圣诞节和元旦。
圣诞节前,我找到一家由德籍华人开的餐馆。他们试用我几天后,可能感觉不满意,也准备辞退我。
事有凑巧,店里一名厨师突然患病,老板急着要去找医生。我自告奋勇给他检查后,感到问题不大,便给他扎了针灸,病人很快就好转了,老板这才知道我原来是一名医生。
也许他想到留下我等于请了一个不要钱的家庭医生,也许是因为圣诞节和元旦将至店里需要人手,总之,他不仅没有辞退我,还我跟订了一个长期合同:假期里全月去上班,开学后周六、周日去干活,而工钱相当于每天300元人民币,再加上客人给的小费,收入很可观。
由此,我摆脱了生活困境,开始专心读语言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