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公派留学还是自费留学,中国陆陆续续去发达国家深造的学子有几十万,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成归来,工作学习在各条战线上,有许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骨干;还有一部分学有所成,虽然留在了国外,但华夏儿女的情结依然浓烈,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有许多经常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当然,也有一些在国外过得很艰辛。
20多年来,中国经济稳步、高速发展,使得今天全世界的国际资本都对中国经济刮目相看。随着中国人观念逐渐开放和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大批的国际资本纷纷到中国来落户,随之而来的是国际优秀人才将他们新的理念等带入中国,更加促就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崭新局面。这也使许许多多海外留学人员意识到,现在正是他们回来建功立业、一展风采的大好时机。
不必否认,随着归国人员的不断增加,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情况也日益凸现出来。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哈佛博士”回国任山东某民办高校常务院长的事,就是比较注目的一例。
此“哈佛博士”听说山东搞“海外百名博士创新周”,带着创业的“梦想”从海外到了山东,明确表示愿意回国当一所综合大学的校长。但现在此君在谋到“百万年薪”的职位却由于至今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自己的“哈佛”身份而遭到了解雇后,却振振有词说:是学院请他出任院长,而不是自己去应聘,所以根本不必从美国带回来学历证书。非但如此,他还进一步说,对他“哈佛博士”身份的质疑是荒唐的,是对学成归国人员的“非礼”。并且他还断言:如果对归国留学人员都这样追根问底地问下去,谁都很难证明自己。
“哈佛博士”在山东的应聘成功,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大致的眉目:首先,“哈佛博士”通过媒体“成功”地宣传了自己:他是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唯一一位中国人,是美国金融界的资深管理人员,已达到美国金融业人士梦寐以求的成功;其次,通过媒体,“哈佛博士”表达了他的爱国情结:比较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之间的差距,深为中国大学在培养杰出人才上相对落后感到不安;第三,“哈佛博士”指着哈佛网站上的拼音名字:这就是我!然后将一本《斯坦福·哈佛·华尔街》赠送给大家,让人不由得不信:瞧瞧,咱们“唯一一位中国人”的名字也在哈佛网站上挂着。
山东某民办高校就是凭着“哈佛博士”在媒体上的“成功”宣传,和其当面的自我介绍,在“哈佛博士”无可信的学历证明情况下,花重金聘他担任学院的常务院长。事后院方主要负责人说,是看了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基本上对“哈佛博士”的身份没有任何怀疑。但在同样是主流媒体对其身份进行质疑后,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又将其解雇。下聘书和解除协议所依据的都是媒体对“哈佛博士”的报道,说这所学院的主要负责人行事轻率,可能有点冤枉,但若说在招聘人才方面是求贤若渴,又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而且这所高校早就向社会表示,要“在预计期限内达到世界一流师资水平”,既然是一流师资,那么学院的管理层也自然会是一流的管理水平。但现在看来好像又不是如此,因为他们缺少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这样一所连师资队伍的建设都如此草率行事的学校,不知他们凭什么就敢打出要建中国第一流高校的旗号?更不知道他们将拿什么来保证在预定的期限内建成国际一流的学院?凭什么敢说第一年至少输送十名学生到哈佛、剑桥、耶鲁等世界一流名校留学?而有一点却是清楚的,他们选在五月份匆匆敲定人选,其目的为的是今年夏季招生。因为他们已计划将在校学生人数从目前的四千扩大到今年九月份的八千。一个被媒体宣传的“在美林证券、美国联储等机构工作多年”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哈佛博士”出任常务院长,其广告效应自不待言。在教育日益产业化了的今天,大批学生的到来自然就意味着大量的金钱财富到来,但这所高校的最高管理层企图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求贤若渴”与允许滥竽充数,真不知道会不会误了许多学子的大好前程。
好在中国人并不都糊涂,有良知的人也还大有人在。中国青年报对“哈佛博士”的质疑和追踪调查,得到了香港和海外媒体的一致响应。香港和新加坡媒体的质疑和调查现在已进行到尾声:真正的同名同姓的哈佛博士的确在哈佛大学及斯坦福大学毕业,但他是新加坡人;真正的哈佛博士是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于一九六五年,现年三十七岁,而非四十岁的目前在山东的那个“哈佛博士”。
我们相信“哈佛博士”事件在中国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随着海外留学人员大批归来,可以肯定地说,类似于“哈佛博士”那样的人还会不时地冒出来。但这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被类似于“哈佛博士”那样的宣传所迷惑,而我们的媒体也能负责任一些,不是见到“洋品牌”就吹,及用人单位不含私心杂念,通过正当的、正常的渠道认真核实可疑之处,那么,山东某民办高校那样的错误就会少犯及至不犯。
至于“哈佛博士”声称的对其身份的质疑是对他的“非礼”,甚至他要说是对所有海归人员的“非礼”,我们也最多当一个不好笑的笑话一笑置之。事情是明摆着的,将滥竽充数者从众多的海外归来的优秀学者、优秀人才中甄别出来,本身就是对真才实学者的最大尊重。而一个公平、公正的招聘环境、招聘制度、招聘方式,是绝大多数人乐意看到的,并都能接受的。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提高人才引进的水平,为了真才实学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哈佛博士”所称的“非礼”还是大有必要非它一非的。 (野地)
本文章关键词:“哈,哈佛,佛博,博士,士”,”事,事件,件给,给予,予我,我们,们的,的思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