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方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到悉尼迎接新学年。两年前,只有15岁的他只身前往澳大利亚读中学,如今,他正为考上当地的好大学而努力。像小方这样的孩子在广州有不少。近两年来,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热度不减的同时,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中学校园里也掀起了一股留洋热。
几岁小童也留学
金羊网报道,改革开放20年,到今天出国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统计,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计已超过30万人,近几年来,留学生的年龄更有低龄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留洋者大多是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90年代初,中学毕业生开始到国外去读本科;从90年代中期开始,渐渐出现了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留洋的现象,甚至一些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也被送到国外读幼儿园。
1999年,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出国留学,但这股“低龄留学”风并没有停下来,仍有不少学生初中一毕业就踏上异乡求学之路。
看看以下这组数据,你便能体会到“低龄留学”到底有多热:据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表明,1995年至1996年度,他们发放了104份中学生留澳签证,1998年至1999年度升至620份,两年时间骤涨数倍;在南方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已占所有出国人员的70%-80%;深圳大学的一次问卷调查更显示,有86.6%的中学生希望出国,比大学生还高10%;今年1月至6月,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就发出了3400多份留学签证,其中超过一半是给中学生的……
“镀金”文凭更好使?
“低龄留学”为什么会成为一股热风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和家长们普遍认为,留过洋的人更具备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份“镀了金”的文凭会更好使,前途会因此更加美好。除此之外,由于国内教育资源不足,想上好的中学、大学都要经过“独木桥”式的竞争,相对而言,在国外上好的学校难度会低许多。而且,如今经济状况好了,每年支付孩子10-20万元人民币的留学费,对很多家庭来说已不成问题。
留洋就等于“镀金”?
但是,对于这些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过早地送他们出国是否合适?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孩子出去没人管,不会照顾自己,容易学坏,也有人认为这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他们将一生受用。
对于这些问题,旁人的想法和说法永远比不上事实有说服力。小留学生们在国外的生活到底如何?他们要面对什么,又获得了什么?趁着他们今年回国过暑假的机会,记者采访了多位小留学生。从他们身上,记者看到了一幅幅现代中学留学生的剪影——
我考上了牛津
小荻高一那年就来到英国一个小镇上读预科。今年夏天,她回到广州休假的同时,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小荻出国留学是父亲安排的。这位父亲在游历了过百个国家后,决定让女儿去实现他的梦:读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在多番考察后,小荻的父亲决定先将小荻送到英国一家很普通的私立中学。两年后,小荻终于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道令人羡慕的色彩。在小荻的家里,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他乡求学的故事——
一切都与想象不一样
“刚到英国那天我就哭了。并不是因为远离家乡,也不是因为环境不好(相反,那家学校非常美丽),而是这里与我想象的不同:在我的想象里,英国人应该是很gentleman(绅士)的,但我的同学却染着头发,奇装异服,满口粗言,行为举止十分轻佻——所有这些都让我很失望。”
“在英国,老师上课就像在聊天,很少作业,同学们只知道睡觉和狂欢。学校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拉帮结派,这让我很矛盾,我不想加入,不想和他们一样天天玩,但如果不与别人结伙,又会遭大家排挤。”
一靠坚持,二靠自信
“面对这些,我只有想着爸爸的话: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锁紧自己的目标。幸好,这个时候我没有迷失,我白天和同学们一起玩,晚上就自己学习,加上在国内打下的扎实基础,所以学起来并不费力,不久我就在学校里排前列了。
“我觉得,想在异乡过得好,一是要坚持,再就是要自信。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从小就学钢琴,而我所在的学校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所以当学校发现我这方面的能力后,专门替我安排了练琴的地点和老师,每天都能弹上四五个小时,琴艺大长,还参加了多场当地表演,记者也来采访我。我还当上了学长(相当于学生会主席),经常代表学校与别校接触。钢琴和学习成绩使我很快赢得了同学们的肯定,我的信心也树立起来了。
“两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参加了英国的联考,报考了牛津大学。牛津在审阅了我的中学推荐书后,决定让我进行复试。牛津的复试与国外的高考不同,每个专业甚至每个人的考试内容都不一样。我的复试几乎都是由面试组成,有时给我一道数学题,让我说出解题的方法,有时又让我谈谈对某件事的看法,十分轻松。只要能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能力,赢得考官的赞赏就成功了。不久,牛津发给我录取通知书,说只要我联考的分数能拿到三个以上A、两个以上B就行了。结果我做到了。”
最大收获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小荻说,她在英国最大的收获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比如,她发现染了发的同学成绩也很好,常说脏话的人可能很有艺术天分等,她意识到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她也能独立地去思考和解决遇到的困难。而她父亲最满意的就是女儿得到了全面发展,他认为这些比牛津大学的通知书更加重要。
多伦多的第一夜
18岁的那个冬天,小燕离开广州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没想到,到多伦多的第一天她就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困难,但就是这件事,让她突然学会了离开父母的卵翼后必须学会的坚强。
小燕出国是托中介公司办的。出国之前,中介公司告诉她一到多伦多就能住进宿舍,里面什么都有,她什么都不用带。没想到,小燕刚到多伦多就被学校派来接她的人告知:学校暂时没床位。随后,小燕被安排到一间屋子里,里面已经住了8个比她早一天到的四川女孩,她只好睡在客厅的地板上。雪夜里,房间的暖气又正好坏了,小燕找了半天,才从行李中翻出一床带给别人的毛毯铺在地上。
“那一晚根本睡不着,很冷,哭了一夜。”小燕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第二天一早,小燕急忙跑出去找公用电话告诉远方的父母,她说多伦多的冬天有点荒凉,自己从没见过雪,看着飘落的雪花,不由得想起广州的木棉花絮,那一刻真的很想家。可拿起电话的她又突然明白,即使跟家里说这边有困难,他们也不能帮上什么忙,不过让他们徒增担忧。
于是,她拿着地图,用不太熟练的英文到处问人,终于找到了注册的学校,向学校申请宿舍。她天天坐车往学校跑,一遍遍地跟老师说自己的困难,终于在一个星期后搬进了学校里,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今天的小燕说起在多伦多的学习和生活,语气间总透出一份淡定和从容。她自己也承认,是到国外第一天的那次困难,让她真正了解了留学生活的艰苦,也从此学会了坚强。
美式教育让人轻松
记者通过QQ联系到了远在美国的小钧。那天他刚从拉斯维加斯游玩回到加州。因为轻松过了托福考试,他的心情特别轻松,言谈间充满自信。
在广州参加完会考,小钧就远赴美国了。18岁的小钧对此颇为从容:“爸妈对我的自理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还是挺放心的。到美国三个月,我已在语言学校里交了几位朋友,都不是亚洲人,在这里,只要乐意交流,交朋友并不难。”
小钧说:“在美国,我的最大感受是教育方式与国内完全不同,这里的学习很轻松而且让人充满信心。老师时刻不忘鼓励我们,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
小钧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那是他考车牌的经历。“我到美国第一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心想出去玩,便想考个车牌。没想到竟然一次过关,而且得了100分。考官得知我刚来美国一个月,很吃惊,顺手在我的试卷上画了一个公仔,说是对我的奖励。虽然这事很小,但对一个刚到美国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我对语言的畏惧感也减轻了。”
独在异乡 日子不好过
并不是所有的小留学生都能在国外的生活中学会坚强获得教益,采访中,记者得知不少小留学生,因为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又或者受到各种诱惑而堕落。他们的故事让很多父母不得不重新考虑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念头。
没人管的孩子学坏了
据生活在悉尼的黄先生透露,他国内一位朋友的女儿小琳(化名)从初中就来到澳大利亚读书。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琳很快就发现没有人管的日子“无拘无束”。本来就不爱学习的她交上了学校外一帮闲混的越南人子弟。有一次,三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中国城一家超市偷窃时被人发现,小琳就在其中。
小琳的父母知悉此事大感震惊,因为在国内,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她在悉尼每个月都有足够的生活费用,完全没必要去偷窃。对此,小琳竟满不在乎地解释:“我偷东西只是为了寻求刺激!”
15岁的孩子从此留下了案底。每想及此,小琳的父母总是追悔莫及。是国外的诱惑太多,还是孩子太年轻离不开父母的监督?
根本不能自理生活
曾在英国留学的中学教师闻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英国的时候遇到一个在那里读中学的北京女孩小敏(化名)。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女,她很任性,也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本来小敏是住在当地一位老人家里的,每天由老人负责给她煮饭,照顾她的起居。可小敏时常对老人发脾气,最终因为和房东无法相处而被迫搬了出来,住到学校的宿舍里。
可是,一向娇生惯养的小敏根本不会自己做饭洗衣,学校只得找来闻女士去照顾她的生活。但因为大家的学习都很紧张,别人不能总是守在她身边。终于有一天,小敏试着自己开火做饭时引发了全楼火警,学校被迫劝她退学回家。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之前就把他们送到国外独自生活,结果可能是事与愿违。
本文章关键词:中国,国小,小留,留学,学生,生在,在他,他乡,乡还,还好,好吗,吗?,?,s,sc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