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字的《一个中学生眼中的美国》近日出版,这本武汉中学生刘俊的日记集,成为美国教育亲历这类热门图书中的最新版本。
今年以来,类似题材的图书已有《素质教育在美国》、《十六岁到美国》、《赴美就学笔记》、《太阳鸟》等上十种。武汉图书大世界批销中心说,这些书卖得很快,到一批卖一批。书的作者和主人公,甚至成了国内的公众人物。
这些图书大多以亲历的方式,介绍美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并对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别进行了对比和反思,其中的不少观点发人深省。
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以中国生、美国长的儿子黄矿岩作为观察对象,写成了中美教育比较专著《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
《十六岁到美国》的作者黄思路,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在美国学习3个月期间,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边每个人都是性格各异、丰富多彩,因此恨不得在这本书中记下其中的每一分精彩。
市六中高三学生易晨霞告诉记者,这些书太有震撼力了。中国的教育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而美国的教育是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创造力。美国的学校开有那么多的选修课,真让人羡慕!
在翻阅这些图书时,记者也注意到其中所渗透的一些倾向:东西方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差异,往往被认为是中国学生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中国学生被美国的教育体制所接纳被有些人视为一种最高荣耀。
教育界人士:直击教育弊端但要防止误导
周洪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现在社会上出现了新一轮的留学热,而且留学生出现低龄化现象,这反映了家长对目前教育改革滞后的担忧。美国教育亲历题材的图书,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出现并畅销的。这些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具体事例,给国内的家长、学生以指导、激励和示范,同时还起到了“留学指南”的功效。
谢汉生(市六中副书记、副校长):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许多弊端,确有改革的必要。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应能力的培养,而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少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得不够。
但是,也必须注意到,美国的基础教育并非十全十美。实际上,美国政府已意识到他们的中小学生基础不扎实,正在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希望能改变这种状况。因此我认为,学生读这类书须加以引导,否则就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会动摇学生对我国基础教育的信心,毁了我国的教育成果。
出版界人士:风头正劲热不了多久
魏天无(湖北教育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素质教育在美国》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销路很好。我社也在考虑出一本类似的书,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奥林匹克竞赛的老师来编写,他们都去美国考察过,对美国的教育很熟悉,编这本书也是对《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回应和补充。
这类书畅销得益于社会、家长、老师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加上作者本人的留美经历和博士学位背景等。估计留学亲历之类的书还会畅销一段时间。
周百义(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现在留学类书很热,我社也组织了一套,叫《青春流星雨》,分《我与日本有个约会》、《我与欧洲有个约会》、《我与美国有个约会》3本,即将上市。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类畅销书就像搭积木一样,多了就会垮下来,热销状况维持不了多久。
王文豪(武汉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审):我社刚出版了《一个中学生眼里的美国》这本书。作者年龄虽小,但爱国,很有上进心,能真实地反映美国的状况,写了美国好的,也有不好的,有一定思想深度。
但现在这类书出得有点滥,明智的出版社不应再跟风头了,我社这本书首次开印也只有3000册。据我观察,不少书稿是家长主动送上门、找关系出版的,这里面不排除想炒作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想炒作自己的想法,这种倾向应引起注意。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国教,教育,育亲,亲历,历成,成为,为出,出版,版热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