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把它所教授的所有课程内容向全世界公开,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它的专门网站下载和学习这些内容,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可以在授课中使用这些内容,而且完全免费,不收你一分钱,你相信吗?迄今为止全世界惟一一所这样做的大学,正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 MIT)。
9月2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材料国际论坛”在北方交大的科学会堂开幕,这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是“MIT公开课程材料与中国”。记者在这里获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2003年9月30日,MIT将正式向全世界公布多达500门课程的全部内容!这意味着至少有500名富有经验的教授志愿地、无偿地献出了他们宝贵的教学内容资源,与全人类共享。
“公开课程材料”不是远程教学
来京参加论坛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院长,水动力学、海洋工程学教授俞久平博士向记者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材料(MITOPENCOURSEWARE,简称MITOCW)”的详细情况。俞教授说:“公开课程材料的概念,就是把麻省理工学院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内容转换成基于网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以便公开并免费地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利用。到2007年,将会发布1800门课程,这大概是麻省理工的所有课程。”
记者了解到,这些公开的课程材料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和规划学院、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理科学院等5所学院中所教的课程,涉及大约30个不同的学科,每门学科都有对应这门学科的不同的课程内容,并且充分展示了每一位 M IT教授的不同教学风格。记者登录了MITOCW的网站( http://ocw.mit.edu),看到网页上分门别类地列着课程清单,有航空航天学、建筑学、人类学、化学工程、环境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几乎所有的课程至少包括一个教学大纲,课程的日程安排和讲课记录,许多课程还有一种或多种辅助内容,如作业、试卷、问题解答、实验室、超文本的课本、模拟演示学习工具,甚至还有辅导和讲课的视频实况。俞久平教授向记者强调说, M IT并不是通过公开课程材料来提供 M IT的远程教育,也不是一个“ E-learning”(电子学习)系统,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它完全是非功利的,发布的课程内容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免费的,没有任何条件,也不需要注册和登记,但这些课程不包括与 M IT教授的直接交互,也不会授予任何的学分或学位。
公开课程材料不得用于营利
MIT公开的课程材料可以说是全世界的教师、学生、个体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免费资源。世界各地的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这些材料,而且这些材料被允许自由地编辑、翻译、融汇,使得课程适合特定的需要。从公开的课程材料中,人们可以看到麻省理工学院针对某个学科的教学是怎样设计的,整个学科都包含什么专业,每节课的顺序是什么,强调了哪些专题,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可根据它的练习和测验看出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反之,学生可以把公开的课程材料作为自己的补充学习资源,可以看到其他教授是如何解释概念的,以及如何论证一个知识点。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人把这些公开的课程材料加工成产品,如做成教学软件出售营利怎么办?俞博士说:“从法律上说,这些材料只能用于非商业的教育目的,而且使用材料必须注明出处———必须向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写作这些材料的教授致谢。这就是我们的惟一要求———大家应该以同样的公开的精神使用这些材料,就像这些材料公开地提供给你一样。”
麻省理工学院的信念就是知识共享
据介绍,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公开课程材料在这个市场驱动的世界里看起来是反常规的,它不符合当今崇尚物质的价值观的潮流。但是实际上,它却和我所认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信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创新。公开课程材料表达了我们的信念,即教育是可以通过不断扩展接触信息的途径并不断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来得到发展的。”
两年以前,麻省的师生和管理人员对于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感到很迷茫,他们自问,在电子教育时代麻省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经过认真和深刻的思考,以及校园社区的沟通和对话,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春天宣布,它将做一件前人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公开所有的课程内容,通过互联网让每一个人免费享用。当时,很多公司和大学正试图通过远程教育来发财,麻省的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举动如巨石击水,引起极大的反响。最初,它们只做了一个小规模的测试站点,尝试着公布了50门课程,就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两年间,这个测试站点获得了210多个国家的1亿1500万次点击,收到世界各地上万封电子邮件。麻省的师生们欣喜地了解到,许多偏僻地区的的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麻省的课程,知识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一封电子邮件说:“今天——2002年9月30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今天是知识宇宙的一次大爆炸。”美国西雅图的一封邮件说:“公开课程的站点是互联网上最酷的东西,这是一项大事业的开端。”越南的邮件说:“这个计划特别有助于像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记者了解到,麻省的公开课程材料已经被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了本国的通用语言,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蒙古语、乌克兰语、德语等。
可是麻省理工学院如此“出工出力”,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针对这个许多人的疑问,俞教授说:“知识的私有化对构建高等教育是不利的,而公开课程材料体现了麻省理工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的基本教育使命,它构建了一个‘共享的知识园地’,我们是在抛砖引玉,希望有一天,公开和共享的路上有更多的伙伴,希望这条路上铺满玉石。”
中国有6所大学要与MIT合作
此次在中国召开的论坛是由MIT网络公开教育部门与美国IET教育基金会共同组织,由与IET基金会有合作关系的中国26所著名大学共同主办的。而其中的6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矿冶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表示要与 MITOCW项目合作,将在条件成熟时也加入到公开课程材料的公益事业中来。参加论坛的教育者们表示,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的,届时,从美国的乡村到中国的小镇,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任你取用。应该说,凡是加入到这个计划中来的教育机构,都为人类知识水准的提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俞教授最后说:“我们很骄傲麻省的材料在中国有人使用,我们期待着在中国利用公开课程材料的下一步的计划。”
本文章关键词:麻省,省理,理工,工学,学院,院5,50,00,0门,门课,课程,程材,材料,料大,大公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