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讲,他们应变能力不错,很勤奋,也很聪明,是非常棒的学生。”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原校长 格扎维埃·夏皮萨教授对记者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库特·库茨勒教授则引用了一句德国的谚语,“成功等于90%的准备加上10%的激励”他认为这则谚语很适合于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
许多校长和教授都认为,中国留学生的口语不错,但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在思维能力方面,他们则认为中国留学生还缺少批判性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对国外教学方式也有一些不适应。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认为,中国学生大多刻苦而且有礼貌,但似乎不太善于提问题。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威廉姆·麦克米伦教授还用他在教学中的实例进行说明,“我们会在一个小时内安排两个学生和一个老师在一起,而在这之前的一周学生们会先写出自己的论文,然后拿到老师这来参加讨论。我们的老师会问出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甚至会质疑学生们的观点。这是我们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而我想中国的学生还需要时间来适应。”
另外,在留学申请这一环节上,许多中国学生的申请信也过于套路化,缺乏原创性和自身特点。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教授马丁·卡诺依说,他每年都要收到30多封中国学生发送的语言几乎完全相同的申请信,看上去这样的信可以发给100多个教授,对此类申请信他是不会回信的。“我建议,不仅学生自己要写好申请信,教授们也应写给他们所认识的国外大学教授,这样才会增加学生申请的成功率。”卡诺依教授说。
据国家人事部一项调查显示,截止2004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超过70万人,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最大生源。在谈到如何使更多的中国学生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时,一些国外校长建议,由于能取得奖学金的中国学生数量有限,中国政府可以参考韩国的方式,募集一些留学基金,用来资助人们出国深造,同时还可以与被资助人签订协议,要求他们学成后回国工作。
本文章关键词:国外,外名,名校,校校,校长,长寄,寄语,语中,中国,国留,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