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副学士,是香港在近年教育资源紧缺下,各大专院校为了增加收入来源而开设的课程,一般上获承认资历等同高级文凭。
完成副学士后,可与大学及海外大学合办的“海外在港课程”衔接,或者直接赴海外完成学位。由于这些课程需要自负盈亏,所以学费较高,而收生对象是那些未能百分百保证会被大学取录的学生。
据悉,香港教统局的构思,是把大学录取非本地生的上限,由目前占新生人数8%,增至10%;同时也容许开办副学士的专上院校,取录10%非本地生,预计最快可在2005年9月实行。
教统局局长李国章昨日出席研讨会时证实该项计划,他认为,香港的大学举办的工商管理或服务行业等课程办得很好,有条件吸引更多外来学生来香港读书。
香港专上学院持续教育联盟则表示,各大学已经做好准备,吸引东南亚及中国学生到香港修读商业或与中国有关的课程。
一位教育界人士对本报表示,香港的大学国际化能够突然“开快车”,主要是因为港府近年财赤严重,教育资源不断缩减,令香港的大专院校不得不寻求生存之道。
他又称,港府的人口政策报告也显示,香港的出生率不断下降,有必要从中国输入更多人才,所以,大学国际化成为一条必行之路。
他承认,香港实行大学国际化,最受影响的是新加坡,因为新加坡近年也积极吸引中国学生。
中学也计划收外地生
据悉,香港教统局不但计划让大学增收成非本地生,还有意让直资中学(由港府直接资助的中学),也取录10%非本地生,但由于有多个问题尚未解决,中学取录非本地生计划未必可在短期内推行。
港府积极推动大学国际化的行动,首先由半官方的大学教资会,在11月初搞了一个社区领袖晚宴开始,要为香港各大学做“红娘”,拉拢香港商界人士及各国领事馆代表,以争取更多赞助,及提高交流生比率。
其后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冯国经表示,香港大学应尽快增加外籍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比例,以提高香港的国际形象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高质素人才,使香港保持长远竞争力。
他强调,“香港要走向国际化,并不代表要变成外国一样,而新加坡比香港优胜之处,是新加坡人可操流利的英语。”
由于大学国际化将在新学年落实,香港部分院校已“满腹大计”,为接收非本地生作好准备。其中,公开大学副校长黄锡楠表示,该校已开始物色何文田区的住宅单位,准备大批租用单位,争取以较优惠的租金转租予外地学生。
公大拟在首阶段开放20至50个学额取录非本地生,由于该校一直以自负盈亏方式经营,故非本地生学费将与港生看齐,全日制学费约为4万5000港元至5万港元一年。
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也指出,首要是解决学生的居住问题,该校也有意安排学生入住私人楼宇。该校强调,“只要条件好,无论来自何地,都会取录。”
本文章关键词:为吸,吸引,引东,东南,南亚,亚及,及中,中国,国学,学生,生香,香港,港大,大专,专将,将增,增收,收外,外地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