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就业目标只有3%的留学生考虑过民营企业但它却是目前20%海归的真实选择
在无数份简历石沉大海之后,李岱开始知道,仅仅依靠“海归”的光环已经不足以照亮自己前方的路了。他谋职择业也终于不那么在乎是不是自己期望已久的外企了。于是,他得到了归国后的第一个工作———任职于一家民营教育机构的国际部。从“海归”到“海待”,留学归国人员失去的不仅仅是人们羡慕的目光,还有渐行渐远的高薪追捧。跟李岱一样,很多留学生最初的求职目标是外企、创业。无奈国内大学生“一路杀价”,再加上越来越快的留学人员回流速度,“海归”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李岱在给记者的e-mail里表示,自己的梦想就是能在一个合适的外企工作。“但是,外国在华企业也不是专给我们开的,他们重视海归的出身,但更重视能力。现在海归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洋文凭不能保证你吃黄油了。”于是,日益勃兴的民营企业实际上成为不少海归的栖身之地。“和公司的性质相比,我现在更关心公司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所提供职位是否适合自己。”李岱说。
一位乔姓归国人员表示,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留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诱人的薪资政策。“我的很多同学在民营企业的年薪都能达到20万元以上。”说到自己,他觉得这里给了他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跨国企业大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流程,更多时候,职员不过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按照规定动作执行就可以了。而乔先生则“希望将自己学到的、见到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民营企业在经过初期的打拼奋斗之后,管理的短板会渐渐显露,而引入先进理论往往会带来不错的效果,这就与海归,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经验的海归一拍即合。
李岱说,民营企业灵活的用人制度和工作环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让自己摆脱一些国企人浮于事,靠关系、靠吃喝提拔的窘境。“另外,由于直接去外企存在一定难度,也可以把民企作为锻炼平台,为今后进入外企打好基础。”
不过,进民企也不是样样都好。乔先生对自己供职的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公司财务有了很大改善,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绩效也提高了不少。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缺少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他也感到了自己的拳脚没有完全施展开。“另外一方面,民营企业成败的关键是公司老板的个人性格决定的。有些老板非常善变或过于相信家族的人,这都将危及你的去留。”
李岱工作的第一个民营公司制度样样有,结果还是“一人说了算”,甚至连合同都不签。虽然办公环境和同事关系都让他“感觉不错”,但经常不能按时如数发工资让他难以忍受。“我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仅拿到了700多元。”更令他失望的是,过年后,公司董事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承诺要把所欠工资全部结清,最后却“成为他又一个不能实现的承诺了”。3个月后,李岱离开了,到了另一家做房地产的民营企业。
“现在,我的心态很平和。”他这样说。
本文章关键词:特写,写一,一:,:海,海归,归在,在民,民营,营企,企业,业软,软着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