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美国大学比往年竞争更激烈
“表面上维斯康新大学拒绝中国学生是因为申请人太多,事实上,很可能这是个托词”。高燕定认为,也许只是空前多的中国学生的申请,让他们没有办法接收这么多的中国学生。
他预计,今年要到美国读大学难度要比往年大很多,因为今年要考美国大学的人数是去年的三倍。而去年,申请到美国读大学的人数只是前年的一倍。
据了解,到美国大学读本科的热潮,大概是从两三年前兴起的,申请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尤其去年美国签证大大放宽以后,更多人觉得到美国留学读本科希望很大。“在我接待的人里面,今年人数大概是去年的三倍。我预计,明年还会是今年的近一倍”。
其实,不只是本科,甚至中学也是这样。1月11日,三个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真是累坏了,因为一整天,他们都在帮助他们的母校面试中国学生,一个学生面试20分钟,每一个人要面试30个学生。筋疲力尽的美国人不由得向学生家长感叹,去年一共只有不到30人来面试,而今年是90人,增加得太快了。
但是,你知道录取比例吗?那只是一个小型的私立学校,一个年级100来个人,插班的学生最多招一二十人,北京顶多三五个,却有90个人在竞争。
事实上,中国学生录取比例低的现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在美国很多学校,录取率如果只有9%,已经算全世界录取率最低的了,然而,中国学生申请美国顶尖的名校,实际上录取率比这个低得多。
2007年时,耶鲁大学招生办主任曾经向高燕定透露说,按护照来分,到2006年底,一年申请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生有600人。但是耶鲁只录取10~12个中国学生,即2%的录取率!这与通常的最低录取率9~10%相比还要低得多。而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想以后竞争会越来越厉害。因为大家越来越希望到外面去接受教育,这部分是自然增长”。高燕定认为。
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让这一形势更加严峻,金融危机可能会使更多的人集中在这个时候去读本科。因为通常情况下,美国学生高中毕业之后并不是马上上大学而是停学一年,可能去打工,先获取一些经验;可能去旅行,环游世界;也可能去做公益。但这些活动在今天都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想打工的不好找工作,想旅游的资金不足,做公益往往也需要自己出费用。因此,他们最好的选择都是直接去上大学,反正早晚要上。上大学的人数多了,大学招生的名额就更紧了。
而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也让读研究生的学生增多。在众多被裁的员工当中,选择读研进修的人并不罕见。MBA、法学院是不会有奖学金的,从来都是靠自己的钱,趁着难得的“假期”充电是个明智的选择,因此今年申请到美国留学的竞争会加大。
金融危机来了,更要赴美留学
“美国教育对中国的重要性,相当于中国制造对美国的重要性”。徐小平非常得意于自己如此准确地给赴美留学下的定义,并认为自己这一概念会影响未来二三年的留学市场。
“美国最便宜的鞋袜到最昂贵的鞋袜,从最便宜的MP3到最贵的iPhone,全是中国制造的。所以,中国制造是为美国,那么美国教育应该为中国。如果说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美国教育就是物有所值”。徐小平认为。
但徐小平这些类似中国机会论的观点,似乎并没有完全被中国人所采纳。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家庭去年有6万人到美国留学。但是中国能够承担得起去美国读书的起码有60万人。“剩下的54万人还没有意识到美国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
徐小平的观点是有依据的。
一位马来西亚教育参赞日前透露,马来西亚一年到美国留学的人数有十五六万到二十万人,然而,马来西亚总人口才几千万。
而新西兰这个200万人口的国家,最高峰的时期在美国留学的学生达到二到四万人,几乎占到新西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在以上参照中,徐小平认为打上几个对折之后,最少也要有10万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才像样。
“只有达到这个规模才符合‘中美国’这个概念。既然中美经济密不可分,教育也应如此”。
在徐小平看来,美国教育机会多,奖学金多,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更重要的是,金融创新以及所有的创新,美国是过度,而中国是不足,假如说美国对人性贪婪的鼓励太多的话,那么中国对人性的扩张压抑太多。这次金融危机来自于美国金融的过度创新。
“我们清楚地看到人性的贪婪以及过度发展发生在美国的实例。但是,只知道事实如此是不够的,还要知道金融创新为什么会过度,金融创新怎么失控的?才能有效地有控制地释放人性,谁不想赚大钱?但是怎么抵制人性的破坏性,又能保证人性能够充分发展?所以,金融危机来了,更要赴美留学”。徐小平认为。
本文选自高燕定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本文章关键词:金融,融危,危机,机时,时更,更要,要去,去美,美国,国留,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