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古巴政府奖学金项目。为落实中国与古巴两国领导人会谈精神,从2006年起,古巴政府每年向我们提供1000个奖学金名额,国际旅费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从西部省份及河南省选派高中毕业生到古巴学习,目前已选派2,200人,主要学习西班牙语、医学、教育学等专业,其中400人已学成回国。该项目从2009年起纳入高考招生提前录取。
第九,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派出渠道,为国内外高校和机构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目前留学基金委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60多个国家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2008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又分别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大学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另外,2008年10月,我们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四届国际研究生奖学金会议,共有来自44所“985工程”建设院校和15所美国高校,包括哈佛、耶鲁等代表与会。2008年12月,为中外高校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建立国内外稳定持久的学术与人才交流渠道。我们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南京合作召开了2008年国际大学校长研讨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30多个世界知名高校,以及国内高校代表共200多人,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前面项目的执行奠定了基础。
谢谢大家。
续梅:刘秘书长向记者们发布了2008年我们公派留学人员的相关数据,比如说我国公派五大类185个出国留学项目,2008年公派留学人员将近13,000人,回国率是98.34%,等等。同时通过刘秘书长的介绍,也让我们知道国家不但承担公派留学人员的相关费用,而且对于自费的留学生也设立了奖学金,还通过和国外教学机构的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搭建更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这都是留学生们关心的话题。下面欢迎各位记者围绕今天的主题,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张司长,刚才您的介绍中提到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生已经达到了将近18万,我的问题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是不是导致这个数字上升的重要因素?2009年出国的人数会不会增加?第二个问题,对于选择这个时机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您个人有没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当然,教育部作为出国留学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将对出国留学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密切地跟踪,也要加强对留学市场的理性的引导,维护出国留学人员的切身利益,促进出国留学健康稳步发展。当然,在这里我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也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做一些研究和报道。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刚才张司长介绍,以留学身份出国仍然在国外的人员有近100万人,从78年到现在,回国人数有39万人,在国外的是大多数,在经济危机之下,好象有一种说法是“海外人才回流”,我们现在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吸引他们回国?第二个问题请问刘秘书长,您刚才介绍,今年3月与国家地震局合作开展了地震科技举办人才的培养项目,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个项目?谢谢。

谈到优惠政策,我们的政策是一贯的,因为出国留学政策里的这几句话,“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其核心一直坚持的就是鼓励回国。目前国内有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加快改革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为留学人员回国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为其引导和提示了新的发展方向。2008年中央出台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举措,另外一些地方和行政部门也都制定了本部门的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说就业的岗位、户籍,还有引进的条件、工作的启动基金,以及子女就学等等。也就是说,现在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或者就业面临着大好的机会。同时,教育部也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举措,研究制定高等院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领域和优先秩序,并持续为留学人员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同时,我们还搭建了一些平台,完善了原有的平台,比如刚才我介绍的广州的留学人员科技周、大连的创业周等等,都是为留学人员提供一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回国就业。
刘京辉:大家都知道,去年四川大地震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的措施。同时也我们国家在防震救灾方面的人才还是急缺,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震多发国家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比如说日本。基于这些考虑,国家地震局提出,希望我们用国家的基金培养防震救灾方面的人才。经过双方的几次磋商,我们达成一致,今年开始,尽管基金委录取选拔的时间比较紧,但是为了国家的急需,我们从今年开始,为国家地震局每年培养20名防震救灾方面的专业人才,到世界先进国家去学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三个问题。第一,去年中国吸引来华留学生首次突破20万,请问这在国际上是什么样的规模?第二,关于中国和外国学位互认的情况,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请问下一步我们有计划把范围进一步推广吗?第三,刚才张司长讲到,现在中国政府提高了奖学金资助标准和水平,下一步有没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给留学生提供资助和帮助措施?谢谢。

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在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签署互认学历学位的协议,其目的也是为了方便双向留学生的交往,也方便双向留学生在取得对方国家学历学位回本国就业,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大力推动下去。
第三个问题,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这几年是很快的,今年增长了超过了30%,明年、后年还将是这个速度。我们计划到2010年,在华的来华留学生当中,应该有2万人是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
南方都市报记者:两个问题。第一,我在材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表述,给我们的新闻稿的第三段提到,据统计77.7%的部属高等学校的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导师都有留学经历。我想问,是不是留学经历将会成为今后高校院长、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遴选或者评选的标准?如果是的话,这个标准占的比重有多大?第二,我看材料中给出几个数字,一是公派出国留学到期回归率达到98%以上,但是我们国家出国总人数是139.15万人,到现在有100.24万人还没有回来,我就算了一下,回国的比率大概是28%左右,所以我想问,自费留学到期回归率的数字有多少?另外在这100.24万人中有多少人是自费出国,学成之后没有回来的?怎么样可以更多地吸引这些人回来?谢谢。

您问了自费留学的回归率。在100.24万人的在外留学人员中,有73.54万人还在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自费留学没有一个法定的到期不到期,完全是根据个人的意愿,比如我读了本科,想再读硕士、博士,这跟公派不一样,公派有年限要求,到年限要回来,所以自费生没有统计。
科技日报记者:我国公派留学好像有一个约定,就是学成之后必须得回国的。刚才我看到的数据,有880个人没有按照规定回来,请司长讲一讲,这880人没有按照约定回来是什么原因?我们是劝他们回来还是让他们继续这样下去?

续梅:我还想替网友们问一个问题,发布会的消息昨天挂到网站上以后,不少网友提出问题,其中一个问题问到,现在外国人也可以申请奖学金到中国学习,外国人到底可以申请到哪些奖学金?资助标准是多少?
刘京辉:我们有以下几种奖学金类型。一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其中又包括两类,一类是中国政府国别奖学金,另一类是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国别奖学金主要是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签署的互换教育合作协议、互换奖学金为名。第二类是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这是最新的一个项目,2008年开始执行的,也就是说,其中有高校研究生项目自主招生项目和九个边境省、自治区自主招生的学历生的项目。二是地方政府奖学金项目,比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云南等省市自己设立了奖学金,外国的学生、学者也可以申请地方政府奖学金。三是高校奖学金,也就是各有关高校自己根据情况设立的奖学金。四是企业奖学金,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石油公司、路桥公司等国内著名大企业,他们为培养亲企业和对华友好人士设立的企业奖学金。五是外国政府奖学金,比如越南、泰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沙特、坦桑尼亚等国家都设立了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资助本国学生来华留学,同时也委托我们国家留学基金委实施和负责管理这些奖学金。
关于奖励资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2008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投入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享受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可享受免交注册费、学费、实验费、实习费等,学校免费提供校内住宿,享受门诊医疗服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等待遇。除此以外,每个月还可以领取一定的生活费,生活费的标准为本科生1400元,硕士生1700元,博士生2000元。谢谢。
续梅: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大家还记得,1978年的时候,小平同志关于派遣留学生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翻开了我国出国留学工作的新的篇章。如今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中国教育同国际教育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我们看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教育对外开放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也感谢参加记者发布会的各位朋友们。下次再见。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情况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