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香港实习大门对内地打开,不少大学生都想借此机会去知名港企实习:一来增加阅历、二来为求职简历“增光添彩”。但商报记者发现,在网络上组织内地学生赴港实习的中介却鱼龙混杂,一些协会称只要会员交了培训费,就能保证通过初试复试;有“过来人”却现身说法:“8800元的培训费什么也没有学到”。
下飞机就被“放鸽子”
商报记者日前在财大、交大等高校论坛上看到,一些赴港实习的“过来人”“爆料”,指责网络上的部分实习中介名不副实,实际操作和当初的宣传背道而驰,他们的亲身经历给“后来人”敲响了警钟。
“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实习。两周的时间,上课内容都是针对入门级的投资者教育课程,比如教一些看图的技巧、分析的技术、交易的理念等等。这些东西在我们大二专业课上就学习过,怎么能叫实习呢?”Chris告诉商报记者,她去年报班参加赴港实习,2周6000元的“培训班”实在不值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介在学生赴港前将实习内容吹得天花乱坠,但学生一到了香港后却大相径庭。“下了飞机就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我们要自己坐车找指定的旅店,自己找上班的公司。总之,与它在宣讲时承诺完全不同。”华师大大三学生小张说道,“最后变成了在香港吃喝,8800元完全打了水漂。”
中介网站漏洞百出
细心的交大学生小李告诉商报记者,众多的不正规中介网站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网站设计豪华主流,细节却是漏洞百出”。“为什么网站主页那么好看,那是因为模仿人家大公司网站,其实是东施效颦。单词拼写错误、链接失效、全是败笔。”小李说道。
商报记者点击进入了一家名为“赴港菁英”的中介网站,将整个网站搜了一遍,记者没有找到这个公司的任何联系电话和地址。并且该网站虽然号称历年会员很多,但网站里没有一张办公室和实习生的照片,只有一些大学生穿着正装在企业招牌前的照片。
在另外一家网站上,商报记者更是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网站上有一张关于该公司2006年的慈善公益性事迹的报道,但在内容中却出现了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
赴港实习渠道多样
“很多实习的感受不是因为一些学生否认就被否认的,还有很多学生确实能学到东西,需要客观地看待。”在商报记者的询问下,一家网络赴港实习中介的负责人这样答复记者。而据商报记者了解,其实一些赴港中介是每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去年的网站宣传到了今年就失效了。
“香港许多公司其实真的需要实习生,问题是他们没有机会联系到内地学生,所以让有些中介钻了空子。不仅收取昂贵费用,还不提供相应的培训。”交大毕业生小秦说道,“如果学生有心,可以直接留意香港企业的实习生计划,这也是赴港实习的渠道。”
据了解,在今年香港高校在沪招生会上,也有一系列香港企业实习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就读香港高校,在就读期间和毕业后,都能去香港企业实习,表现优秀还能“转正”。(实习生 唐迎寅 商报记者 滕华)
本文章关键词:大学,学生,生暑,暑期,期赴,赴港,港实,实习,习小,小心,心不,不法,法中,中介,介设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