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一班菩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马来会话课导师带领下,唱着马来歌、配合动作,学着马来语。
菩提小学从前年起给小三和小四学生上马来语会话课。负责教师黄慧蓉说,作为特选小学,他们认为让学生学多一种语言是个不错做法,特别是课程不需考试,他们尽量不给学生压力。
她说,小学生一般要上两年基本和初级课,每年20堂课,课余时间上课。学校利用教育部提供的经费承担学费,因此学生只需付几元课本费用。
在校方大力推动下,会话课获得不少家长支持。黄慧蓉说,一般上,所有小三学生(约330人)都会参加,掉队的少过20人,最后有超过九成学生完成两年会话课。
中学目标已达成
她说,要孩子退出课程的家长,多数是担心孩子学业成绩不好、中英文不能兼顾、这门课不计算在总成绩里等原因而要孩子放弃。 教育部自2005年鼓励学校开办华语和马来语会话课,以促进不同种族间的交流与和谐,并有助于与区域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和中国建立桥梁。
三年前,教育部宣布为华语和马来语会话课设计20堂各约一小时的课,并把小学会话课程分成初级和基本课程,中学、初级学院和高级中学的会话课程则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单元。
去年有270所学校开办华语会话课,294所学校开办马来语会话课,比前年分别增加了31所和45所。去年约三分之一的小三到小五学生,及五分之二的中一、中二学生参加马来和华语会话课。
教育部计划到了2013年,所有小学和三分之二的中学开办华语和马来语会话课程。教育部表示,中学的目标已达到,小学的目标也根据原定进度进行。
此外,区域语言中心(RELC)也从前年推出华语和马来语会话初级测验,并在去年推出中级和高级测验,学生可通过学校报名,及格者可获得证书。
除了教育部提供的教学课本,菩提小学马来语会话课导师也在课堂中融入唱歌、游戏等不同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他们每年聘请约10名导师,导师多数是家庭主妇,都曾到社区发展理事会进行工作坊。
已完成两年课程的陈靖颐(11岁)和蓝萱敏(12岁)都说,学习马来语有助于他们跟家中女佣交谈,她们很喜欢。不过,蓝萱敏担心上了中学后,课业繁重,压力也会更大,所以不打算继续在中学上马来语会话课。
本文章关键词:菩提,提小,小三,三小,小四,四学,学生,生以,以歌,歌舞,舞学,学马,马来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