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前因后果,2001年的时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那时起中国的教育体制里就多了一个名词"国际本科",顾名思义就是做国际化教育。所谓因就是中国迈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里,所以有了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果。WTO后,中国又迎来了奥运的胜景,所以一时间奥运英语、奥运礼仪等等无不围绕着国际化的因素在做文章,奥运的季风之后,专家指出后奥运时代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随之而来的世博将会助推国际化的脚步,所以国际化教育成了解决人才缺口的快捷通道,"国际本科"成就了国际化人才笑傲江湖的武林秘籍。
追逆国际本科的历史,应该在本世纪初,最早提出"国际本科"的学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国际本科是以国家统招学校的计划外招生形式来实现的,最初报考的学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生或是对选择的高校不是很满意的学生,所以在品牌或影响力上来说不是很受家长和学生青睐,但随着学生的顺利出国留学到归国就业或移民,很多家长和学生开始注意国际本科了。特别是在奥运年和世博年的影响下,家长和学生看到了这种中西合璧的国际化教育的就业前景。
2008年,在奥运志愿者中,有一位曾经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国际本科就读的学生,那时她刚刚在海外留学毕业回国,已经有很多家外企公司决定录用她,但她希望在百年奥运的时候可以亲身经历,她觉得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给了她这个机会。她回忆自己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那两年,依然很眷恋。"我刚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的时候,内敛得让自己都觉得不像是我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统招生,总觉得比人矮了一头,再加上自己的成绩不是一般的差,特别是英语才考了64分。"说到这的时候,她依然不好意思的吐了一下舌头。至今都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她的班主任老师经常鼓励她,让她和同学们融为一体,在英语学习上老师帮她找助教老师一对一的辅导,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后她也开始变得开朗了。两年后她如愿以偿的去了英国的佩斯里,但又一轮的压力压得她透不过气来,"虽然在国内我的雅思成绩考到了6,但到了国外,直读大学课程还是很吃力,再加上英国本土的学生有仇外症,所以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到了人生的谷底,打电话给老师说我想放弃。我清楚得记得老师为了不再学习时间打扰我,常常很晚打电话给我,安慰我鼓励我。"
她说得很动情,我看到她转红的眼圈。"其实那个时候只是片面的认为国际本科只是给我们这些高考落榜生们一个安慰罢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国际本科是一个趋势,你看奥运志愿者很多,但是担当重要工作的大多都是有着国际经验的人。我现在可以很自信的面对任何使命和工作"。
2008年的奥运早已落下帷幕,但它所召示出来的绝不仅仅是经济与政治的强大,更是教育舞台的,那么在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又会不会出现我们"国际本科"学生的身影?
本文章关键词:从奥,奥运,运到,到世,世博,博,,,烧,烧火,火了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